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节能减排 > >> 交通减碳“四路”并进 行业变革提速

交通减碳“四路”并进 行业变革提速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经济参考报评论数:0发布时间:2021-09-30 08:36:28
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重卡等迎较大发展空间

作为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交通运输减碳路径逐步浮现。《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交通运输部正在制定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明确绿色低碳发展时间表、路线图,将重点从提升交通运输领域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广节能低碳交通运输装备、引导绿色低碳出行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业内人士认为,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变革将提速,公路交通的达峰时间决定了整个行业的达峰时间,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重卡将迎来较大发展空间。

绿色交通建设驶入“快车道”

随着“联调联试启动”一声令下,无人电动集卡有序停靠到指定位置,全球最先进的自动化岸桥抓取集装箱……几个月前,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1#泊位联调联试取得成功。与传统垂直布置端装卸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作业模式相比,在作业效率持平的情况下,该码头建设投入降低30%以上,能耗降低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5%,而且全场设备全部使用清洁能源。

这是我国绿色交通建设驶入“快车道”的一个缩影。以“宜公则公、宜铁则铁、宜水则水”为目标,优化运输结构,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重头戏”。“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全面开展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与2017年相比,2020年铁路货运增量8.63亿吨、水路货运增量9.38亿吨,沿海港口大宗货物公路运输量减少3.7亿吨。先后组织实施三批共70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两批共46个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完成33个公交都市。

交通运输部还持续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十三五”时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船舶硫氧化物、颗粒物年排放总量分别下降80%、75%。并且不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开展了33条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建成了荆江生态航道和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等一批绿色航道工程。

路线图浮现 深度减碳“四路”并进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主编的《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解读》(下称《解读》)显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是仅次于工业、建筑领域的第三大碳排放源。“十四五”期间交通需求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面对我国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在工业、建筑等领域减排潜力日益收缩的客观条件下,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的减排压力更大。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交通运输部成立了应对气候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交通运输行业碳达峰工作,摸清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阶段性重点任务和措施安排。同时,开展了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核算及预测、碳达峰及深度减排路径、碳达峰推进机制及经济政策、碳达峰关键技术及减排潜力等多个专题研究。

交通运输部表示,下一步将根据国家有关部署,制定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明确绿色低碳发展时间表、路线图。将抓住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环节,重点从提升交通运输领域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广节能低碳交通运输装备、引导绿色低碳出行等方面开展工作。还将研究提出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狠抓落实,确保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目标的完成。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徐洪磊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交通运输结构优化主要是更多使用节能低碳的运输方式来实现货物和人的运输,把一部分货运转到铁路水运上去,把出行更多转到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其次,提升能效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通过装备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来提升车、船、飞机这些运输装备的技术能效,另一类是借用信息技术和先进模式等手段来提升运营效率,最大幅度地减少低效交通活动。再次,推广节能低碳交通运输装备,主要是采用电动、生物柴油、氢等新能源,这类技术装备中相当一部分还要结合技术发展,逐步推进。最后,引导交通需求方面,国内外很多城市已经在做,但要注意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不影响居民出行和产业发展。

“上述四类举措在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是有差异的。在碳达峰之前,更适合采用经济技术比较成熟的结构优化、能效提升这样的手段。而要实现碳中和目标,最终还要依靠交通装备低碳化。”徐洪磊说。

电动汽车等将迎较大发展空间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交通运输行业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为了达到节能降碳的目标,近期需要逐步改变现有的技术和模式,会付出一些额外的成本。但从中长期来看,对于交通领域转型发展将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使得交通更加高效,装备更加先进。”徐洪磊称。

各类交通运输方式中,包括私人小汽车和营运车在内的公路交通排放占比超过85%,减排潜力最大。在徐洪磊看来,公路交通行业碳达峰时间决定了整个交通行业的碳达峰时间,公路交通运输能否实现近零排放,决定了交通未来的排放能不能支撑国家碳中和目标。所以公路行业面临的挑战尤为巨大。目前在小型乘用车领域,电动化技术已经逐渐成熟,但对于一些重型或者中远途的装备,包括重型卡车,甚至水上船舶等,替代燃料技术还在发展中,还难以实现商业化应用。但总体上看,国家碳中和目标会要求以公路交通为主的地面交通未来逐步实现零排放,所以电动汽车或氢燃料电池重卡将迎来较大发展空间。

《解读》也指出,据预测,到2030年在公共领域新增纯电动车辆占新增车辆的比例将达到90%以上,同时需要加强充电桩、加氢站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而未来社会车辆的动力能源类型主要为纯电动和氢能源,其技术成熟度的完善、制造成本的下降、安全可靠性的提升以及大规模的推广对实现交通行业的双碳目标至关重要。

从地方到企业都瞄准了这一市场。近日山东淄博明确,到2025年,形成完整的氢能装备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体系。建成加氢站10座,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规模达到1000辆。北京市提出2025年前力争完成新增37座加氢站建设,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宝马、奥迪、上汽等国内外汽车龙头在全面电动化的同时,纷纷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和布局,甚至中石化等能源企业也跨界入局。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