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19日,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教授高超向社会展示了其领衔的课题组最新研制的“碳海绵”材料,一块“碳海绵”被轻易地放在草丛中的一片小草叶上。这标志着世界上最轻固态材料在中国研制成功。
这种“碳海绵”材料为超轻气凝胶,其密度仅为0.16毫克/立方厘米,比氦气还要轻,约是同体积大小氢气质量的两倍,刷新了此前世界最轻固态材料0.18毫克/立方厘米的纪录。这一进展被《自然》杂志在“研究要闻”栏目中重点配图评论,相关论文也于材料科学界权威的学术杂志《先进材料》在线发表。
据了解,高超教授领衔的课题组近年来一直从事石墨烯宏观材料的研发,他们用石墨烯制造出了气凝胶——“碳海绵”。据高超介绍,“碳海绵”可任意调节形状,弹性也很好,被压缩80%后仍可恢复原状。它对有机溶剂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是已被报道的吸油力最强的材料。现有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液体,而“碳海绵”能吸收250倍左右,最高可达900倍,而且只吸油不吸水。
“碳海绵”这一特性可用来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件。把“碳海绵”撒在海面上,就能把漏油迅速吸进来,因为有弹性,吸进的油又挤出来回收,碳海绵也可以重新使用。另外,“碳海绵”还可能成为理想的储能保温材料、催化剂载体及高效复合材料,有广阔的应有前景。(作者:严苇杭)
来源: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