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技术创新 > >> 红太,技术创新催生“质变”

红太,技术创新催生“质变”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邢台日报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6-09-27 10:51:25
本报讯(记者郭文静通讯员许金亭李萍)日前,河北安隆红太羊绒制品公司“红太”品牌被评为“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截至目前,红太出口西欧的羊绒制品已逾20万件,数量居全国羊绒制品行业制成品出口西欧榜首。公司董事长崔应国说:“这得益于公司技术创新的‘墨迹效应’。”

红太是一家羊绒行业全产业链企业。公司在陕北榆林地区建有万亩优质绒山羊饲养基地。但优质绒山羊身上“挠”下的绒却曾让崔应国头疼不已。原来,由于被“截绒”,85%的绒长度为45vm,经分梳后最长的却仅有38vm。“羊绒依纤维长短论价格,分梳好的羊绒纤维每长2vm,价格每吨就能提高2万元。”“截绒”问题是个行业大难题,一直未能被破解。但崔应国却决心肯下这块“硬骨头”,不想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卡壳。

经天津纺织工学院三位专家“会诊”后,找到了“症结”——分梳过程中“道夫”和“针布”两个环节导致长绒变短。在专家的指导下,红太的技术攻关小组,开始对传统梳绒机进行颠覆性技改。攻关小组先后设计出上百个工艺方案,经过18个月的试验,最终创新启用起“气流分梳”技术。

关键部位技改取得成功后,红太攻关技术小组并未止步。崔应国说,当前招工难摆在了各企业面前。为此,他们紧接着进行“机器换人”的探索。将原来由人工为梳绒喂绒变为自动送料,并且将两台梳绒机并为一组,6台梳绒机共用一个抽毛渣设施。这一工艺流程的创新,使得原先由两人照看一台梳绒机,变为每人照看6台梳绒机,工作效率是以前的12倍。据测算,仅工人工资开支一项,红太每年节省500余万元。

“公司在技改过程中,获得了14项国家技术专利。”崔应国说,但令人更加激动和兴奋的是技术改造带来的效益。说着,他算了两笔账:“因改良了‘截绒’工艺,公司每年可获得直接效益1800万元;如今,13名工人就轻巧完成了以往160人的工作,仅工人工资开支一项,每年就节省500多万元。”

其实,红太获得的不只这两笔直接收益。技改还带来了羊绒制品品质的提升,进而拓展了市场空间。产品不但赢得了国际市场,而且在北京、哈尔滨、上海等30多个城市设立起专柜。今年前9个月,红太羊绒制品在国内的销量就达15万件,比上年翻了一番多。

相关热词搜索: 质变技术创新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