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轮胎出口量为105.45万吨,较上年同期的97万吨上升了8.7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为35.7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6.25亿美元微降1个百分点。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秘书长蔡为民指出,今年一季度我国轮胎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与预期情况大体相同。但轮胎需求依然不够旺盛,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不够巩固,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较多。而且,全球经济复苏趋缓,影响了轮胎产品出口。
一是美国制造业增长减缓。3月份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1.3,较2月回落2.9,是去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二是欧元区经济加速下滑。欧元区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6.8,较2月下降1.1点,创三个月新低。三是今年全球经济开局不尽如人意。4月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3.5%调整为3.3%,下降了0.2个百分点。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趋缓,加上我国出口轮胎产品结构欠合理,品牌知名度不高,整体竞争力不强,直接影响了轮胎产品出口。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的跟踪统计,业内44家骨干企业一季度轮胎出口交货值160.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9%。
蔡为民指出,轮胎产品结构调整缓慢,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从目前轮胎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看,产品结构性过剩仍在加剧,普通子午胎销路不好,导致企业销售收入下降;轮胎产品结构老化、档次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有些企业轮胎产品一直在同质化、低端化徘徊,缺乏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产品。
但对今后轮胎行业的经济运行,蔡为民显示出了信心。他说,从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看,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近期,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秘书处调查分析了10家重点企业4月份生产经营状况,轮胎产量环比3月份增长1.2%,其中子午胎产量增长0.8个百分点,轮胎出口增长7.5个百分点,出口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从10家重点企业情况看,二季度轮胎行业经济增速较一季度将适度提升。
对于如何提高中国轮胎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蔡为民给出了建议。他认为,轮胎行业和企业应抓紧推进绿色产业化,这既是应对欧盟轮胎标签法的实施、确保出口市场的要务,更是带动我国轮胎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国内市场的要求。因此,轮胎企业应主动跨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转型发展期,实现轮胎产品高端化、市场高端化、装备高端化,大力引进工业机器人技术,推动轮胎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据蔡为民介绍,杭州中策等轮胎企业已着手筹划引入工业机器人,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和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报记者 刘雅文)
来源: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