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3月份全国染料完成出口6.5万吨,同比增长11.4%;累计出口额3.06亿美元,增长7.9%。同期,全国染料进口7628.2吨,同比降低7.7%。中国染料工业协会秘书长田利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统计数据分析可以看到,由于全球有效需求不足以及染料出口市场的不确定因素,预计下半年进出口总体将温和复苏,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染料出口将延续低增长格局。
从分类染料出口情况来看,品种分化较为明显,部分品种出口量增长比较多,其中活性染料和碱性、还原染料增幅居前,分别达到62.5%、21%和20%,分散染料增长6.9%。其他染料和硫化黑出口降幅较大,分别降低39.6%和14.3%;酸性染料下降0.5%。
田利明告诉记者,由于我国染料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速,中国染料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染料的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已超过1/3。从具体品种来看,由于活性染料能有效提高上染率,国外市场对活性染料的需求增长较快,因此国内此类品种的出口表现抢眼。
与出口形成反差的是,1~3月染料进口量同比降低7.7%。分品种来看,硫化染料和硫化黑的进口增幅领先,分别达到88.1%和202.2%;荧光增白剂进口量同比增长17.4%,货值却增长了66.6%。此外,分散染料、酸性染料和印染助剂等品种的进口量也实现小幅增长。还原靛蓝的进口量则同比降低99.7%。田利明分析认为,进口量减少主要是由于今年国内市场继续呈现以内销为主的态势,高端品种不断增多,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
从出口的区域分布来看,今年1~3月我国染料出口国家和地区合计94个。出口量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总量为4.8万吨,占中国出口总量的73.8%,出口创汇额占总额的64.2%。亚洲依然是我国染料主要出口地区,出口总量达到4.53万吨,其中对韩国的出口连续几年位于亚洲各国之首。
从近几年染料行业的发展走势来看,我国染料产量连年保持增长,出口量不断攀升,行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对此田利明强调,从最新的数据来看,我国染料整体产量、销量、出口量、出口金额都延续了增长态势。但由于今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主要出口目标国的经济预期并不乐观,发达经济体的贸易增长出现萎缩或停滞,加之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再加上跨国公司专业化重组十分活跃,技术垄断和市场垄断的意图明显。因此,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染料出口将延续低增长格局。
据了解,目前我国染料生产仍然存在技术水平低、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缺少高科技新品种支撑等问题,活性染料、硫化染料等品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为此,田利明建议,企业应在加快转型发展和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加强原创性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和开发新品种避开同类产品的恶性竞争。从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方向来看,应加强对新型纤维、电子液晶、医学、航空等重点应用领域的开拓,加快低排放、无毒环保产品的开发。此外,要注重堆进个性化服务,开发高性能、功能化、专用产品。
田利明指出,染料生产跨国化、产销区域化、贸易自由化等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内企业可以考虑减少或关闭本国生产装置,转移到新兴市场地区生产,发挥我们资金、技术和市场的优势,通过合资、合作、兼并与收购等形式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染料工业强国。(本报记者 孙琳)
来源: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