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市场行情 > >> 专注细分市场 突破品牌瓶颈

专注细分市场 突破品牌瓶颈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经济导报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7-12-08 09:43:11
   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淄博报道

  遭遇广东佛山等地知名品牌“全面打压”的淄博建筑陶瓷业,正逆势崛起。

  “如果把传统瓷砖比作已经完成的‘服装’,那么新型系列内墙砖就像是针对阳台、厨房、卫浴精心雕琢的高级定制‘成衣’。”淄博格伦凯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亮对经济导报记者说。他希望通过在供给侧发力,让设计师和消费者更加自由地表达想法,以生产出更加对路的产品。目前,这家公司在国内同行业的分量可谓举足轻重。

  中国建筑(601668,股吧)行业协会建陶分会副理事长徐先明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陶卫浴行业格局正在重构。在此过程中,不少企业暴露出在定位、形象、传播、创新等方面的短板。这种重构在给淄博建陶企业提出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升级和转型的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作为传统行业的革新者,李亮对这一表述非常认同,在他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非常丰富,“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成为当前传统制造企业的要务。

  练好内功迎挑战

  推进“煤改气”,淄博建陶企业是第一批“吃螃蟹”者。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能够明显降低环境污染。但是,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李亮说,“煤改气”后,建陶企业的生产成本上涨不少,在此背景下,许多企业开始采取经营上的“战略防御”策略。

  李亮细算了“煤改气”后的成本账:瓷砖主要依靠窑炉烧制,目前改烧管道天然气,价格是3.0元/立方米,按照1:1.8的价格比,比单纯烧煤高出了近一倍的成本。面对生产成本的提高,李亮看到,周围曾经红红火火的400多条生产线,到2015年仅剩下100多条,再到此次产业的转型升级,整个淄川区只剩下他们一家内墙砖生产企业,整个淄博市也只有4家同类企业。

  生产成本压力一度使人“喘不过气来”,怎么办?李亮的想法是,先做“强”,再做“大”。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十字路口,他坚定地认为,只有练好内功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也才能经营得更自如。

  面对成本的上升,李亮有了应对之策———发展高端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他笑言,只有做到差异化竞争,才能受买方欢迎,这种坚持和专注是淄博建陶企业突破品牌瓶颈的关键。

  通过自主研发,李亮带领团队对内墙砖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不仅能够让图案清晰,表面平整度和光泽度也更好。地砖行业一直有这个技术,但是在质地相对脆弱、吸水率较高的内墙砖中,能攻克这个技术难关的企业此前还没有。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十次、二十次试验,一批批瓷砖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优等率经常仅有一半,但是李亮坚信,只要有一片合格就能批量生产出百分百合格产品。最终经过一年多的尝试,他们独创国内“微晶镜面抛光墙面砖”工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拥有了全球首创的核心技术。

  不仅是在抛光领域“一招鲜”,他们还“复制”出了大理石石材的纹路。推出了“大理石瓷片”、“柔光瓷片”等新产品,目前这些超越了同行的系列专利设计,全国只有这一家企业能够达到量产。

  在这期间,李亮坦言,自己错过了不少订单,也顶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还有周围不少人的不理解,但这都不足以让他轻言放弃。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设计精品邀请展上,因为其内墙砖的惊艳设计和优越品质,300位国内外顶尖设计师纷纷与之签下了长期合约。淄博格伦凯瓷砖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忠邦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这几年的探索颇为艰辛,但一路走来,专注内墙砖细分领域,踏踏实实把这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受到同行的广泛赞誉。

  走有淄博特色的建陶发展路

  十九大报告中突出了一个“新”字。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部分中,就有69次提到改革,59次提到创新。李亮认为,作为传统行业的陶瓷业,要通过改革和创新,在求生存的同时走出一条具有淄博特色的建陶发展之路。

  徐先明走访过众多淄博建陶公司,见证了这些企业的嬗变。他认为,国内建陶产业新格局的确立,伴随着企业品牌和区域化强势发展,新的产业格局将最终体现为合理的战略布局,而淄博建陶正在不断探寻这一路径。

  “在红星美凯龙这样的大商场,给瓷砖企业9个商铺,基本都被广东建陶企业所占据,淄博的建陶企业此前无法入围。”山东水火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颖如是说。他通过打造国内首家B2C陶瓷集合店,带领淄博顶级建陶品牌进入红星美凯龙这样的家居综合体。李颖清晰地看到,阵痛只是暂时的,如果不转型打造品牌,淄博众多建陶企业只能沦为三流企业,甚至被淘汰出局。而李亮旗下的格伦凯,正是淄博本地企业打造的一个叫得越来越响的品牌。

  如何跻身于一线品牌?转型要怎么转?李亮把目光投入到新兴消费群体身上。“瓷砖的消费频次低,甚至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一辈子只有一次购买的经历。因此质量是品牌的根本,同时还要在设计上加大创新力度。”李亮说,将品牌概念注入消费者心中,通过年轻人口口相传,将自己的品牌打上“有个性”、“年轻化”的标签。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缪斌日前在淄博“陶博会”上指出,对于一些有创新能力、营销渠道完善、布局相对合理的优秀企业来说,在这一轮洗牌中能活得较好,反之,企业发展的路子会越走越窄。

  “品牌好不好,消费者心中自有评判。我们在单品类别里做到极致,就是给品牌做背书,一家有诚意的企业才会创造有诚意的品牌。”李亮表示,很多消费者此前对于家居用品更在意品牌,但如今在众多的品牌之上,他们更注重品质。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做自己的原创高端产品,这也是历经“洗牌”顽强生存下来的制胜“法宝”。

  除了产品创新,在营销渠道布局上,李亮尝试与水火土网进行O2O合作,首次进入红星美凯龙这样的高端家居综合体,并逐步扩展到全国。在阿里巴巴开设旗舰店,外销近20个国家。

  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创新和改革的诸多内容,深深激励了李亮,成为了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面对即将到来的2018年,他在尝试着重塑淄博建陶品牌的国际形象。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再到“破局重生”,众多淄博建陶品牌距离凤凰涅槃为时不远。
相关热词搜索: 瓶颈品牌市场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