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带来的8天长假,不仅成为人们走亲访友、聚会出游的好时节,也成为网络经济的重要“捞金”时刻,更折射出新时代消费者的生活诉求。告别8日长假,我们来看看假日经济“与时俱进”的重要变化以及释放出的巨大消费活力:
微博成为获取假日消费信息的重要手段。在今年双节长假期间,从微博获取购物指南、在微博互通道路信息、网上团购特色餐饮等都成为新时尚。而我国目前已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到2011年12月,中国微博用户总数达到2.498亿。
假日效应大幅拉升网购规模。据CNNIC日前发布的《中国B2C垂直商品网络购物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指出,基于品质保障和售后服务的需求,消费者倾向于在网站购买大件商品,家电已成为B2C市场增长较快的一类。此外,大闸蟹礼券、充话费等交易额也不断攀升,业界预计今年网购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下,信用卡市场也掀起“喜刷刷”的假日浪潮。
长假家电促销战线下热过线上。有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双节长假,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国内电商平台均出现大幅流量下滑;其中,京东、天猫的流量平均比今年“五一”期间减少1/3左右。由此反映消费趋势的变化:消费者购物不再一味追求低价,更倾向于线上比价,实体店购买。
但假日经济热后需要冷思考——网购在收获规模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尴尬”。最为显著的表现莫过于:物流快递的滞后、信息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凸显。日前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就认为,近几年,随着网络信息传播门槛的大大降低,意识形态安全和信息安全问题凸显,亟需引起关注。
应该说,网络经济带来的假日效应后续仍将以深厚的潜力继续刺激消费。最新数据指出,2015年中国网民数量将超过8亿,消费潜力不可限量。因此,网购有需求,发展要规模,就更加需要监管护航。相关部门要从规范网购入手,规范网店的经营范围及网络经营者的竞争行为,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而消费者自身在网购中不要过于依赖搜索引擎,更应小心谨慎为自己负责。(张颖洁)
来源:通信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