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市场行情 > >> 破茧产业化,海水淡化产业或撬动300亿市场

破茧产业化,海水淡化产业或撬动300亿市场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10-25 00:00:00

  日前,天津开发区南港海水淡化与工业制盐一体化项目协议签署。至此,天津海水淡化项目已达6个,预计两年内实现海水淡化日产量60万吨。

 

  为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天津市近年来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应用和产业规模均居全国前列。目前,天津已有大港电厂、天津北疆电厂、大港新泉海水淡化公司、泰达新水源海水淡化厂和临港海水综合利用一体化等5个海水淡化项目,日产量达到31.6万吨。据不完全统计,天津已累计供应淡化海水600多万吨,淡化海水已成为城镇居民生产生活及船舶、海上平台作业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水源。天津海水淡化项目恰是我国海水淡化产业悄然崛起的一个缩影。

 

  新经济增长点

 

  继去年年底国家出台海水淡化领域的第一个专项规划———《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之后,海水淡化日益成为相关产业发展的热词。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产能预计达到220万立方米/日以上,海水淡化产业产值接近300亿元,海水淡化市场销售额将达700亿美元。

 

  资料显示,海水淡化产业以生产海水淡化水为主要目的,涉及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工程设计与建设、生产运营、原材料生产与销售等环节,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2011年,我国海水淡化总能力约为64.3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装置多集中在浙江和山东,两省累计占到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业内专家指出,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对缓解我国沿海缺水地区和海岛水资源短缺状况,促进中西部地区苦咸水、微咸水淡化利用,优化用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海水淡化领域的促进政策频出。继去年底发布《规划》之后,国家又于近期公布了第一批海水淡化产业试点名单。其中,浙江舟山和深圳入选试点城市,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沧州渤海新区入选试点园区。按照计划,到2015年,我国将创建20个海水淡化试点城市(工业园区、海岛)。

 

  值得一提的是,海水淡化日益成为很多领域龙头企业的投资热点。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郑根江告诉记者,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冶金集团,水利部综合事业局、中国华电集团,中国东方电气集团等大型企业正向海水淡化领域拓展,并成立了专业的海水淡化公司。而国外企业也在国内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以挺进中国市场。

 

  产业化步伐滞后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包括热法和膜法,两者各有千秋,前者的缺点是耗能和成本高,多建在火电厂等热源附近;后者虽然实际能耗比热法低10%~20%,但膜的价格不菲且寿命短,综合成本并未显著降低。截至2011年,国内已建海水淡化项目75个,总产量72万立方米/日;在建项目9个,总产量为22.5万立方米/日;所有项目中采用膜法的占80%以上,热法不足20%。

 

  “尽管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已有一段时间,但是真正商业化运用的时间并不长,导致工程经验、人才队伍以及原创性技术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差距。”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总工程师阮国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方面,由于基础研究不足,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较少,设备制造及配套能力较弱。反渗透海水淡化的核心材料和关键设备,如海水膜组器、能量回收装置、高压泵及一些化工原材料等主要依赖进口,按工程设备投资价格比,国产化率不到50%。

 

  与此同时,受技术水平所限,国内海水淡化的成本相对较高。国际上海水淡化成本大多在0.67~2.5美元/立方米之间,最低可以达到0.5美元/立方米;而我国海水淡化的成本一般在5~8元/立方米。尤其是,在现行水价体系下,较高的海水淡化成本与自来水价格相比缺乏竞争力。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水价为4元/立方米。

 

  为提升产业化水平,《规划》提出,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将注重工程示范,依托重点工程,促进海水淡化核心和关键技术的产业化示范,未来将建设两个5万~10万立方米/日的国家级海水淡化重大示范工程。

 

  记者了解到,江苏盐城风能与海水淡化产业示范园正在规划建设1条日产万吨的淡化海水生产线,它是江苏省首个万吨非并网风能淡化海水示范项目。该项目采用的风能淡化海水技术属国内外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综合成本低。此前,该项目组已在大丰成功试生产,系统出水稳定,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吨水综合能耗在3千瓦时左右。

 

  催生百亿市场

 

  在国家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化系列政策的东风下,我国海水淡化市场已经形成,未来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结构调整关键期,一些高耗水产业发展迅速,导致工业用水量显著上升。”阮国岭表示,未来不可避免地在沿海地区建设一些重化工项目,但如果将这些重化工项目与海水淡化结合起来,将是一个很好的路子。

 

  从国外发展趋势来看,海水淡化已成为新世纪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战略选择和必然趋势。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到2015年,全球海水淡化日需求量达3000万立方米,其中,中国的需求量为250万立方米/日。届时,海水淡化市场销售额将达700亿美元,其中,产品和设备约175亿美元、工程约250亿美元、水务约100亿美元、设备更换和药剂等175亿美元。

 

  按照《规划》,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产能预计达到220万立方米/日以上,产值超过300亿元;海水淡化对解决海岛新增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对沿海缺水地区新增工业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海水淡化原材料、装备制造自主创新率达到70%以上,关键技术、装备、材料的研发和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市场分析认为,“十二五”时期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所需投资约210亿元,其中海水淡化工程及配套管网建设165亿元。相关业界分析师认为,70%的海水淡化设备国产化率目标,将为相关海水淡化设备、材料公司增加86亿元市场空间。其中,高压泵约8.9亿元左右,反渗透膜约10.2亿元左右,低温高效蒸馏成套设备约18.1亿元左右。

 

  阮国岭认为,海水淡化的产业化发展之路,首先要解决水价问题,其次要规范工程管理,在布局、流程和工艺上要有科学规划。此外,还要实行“门户开放”,即有选择性地引入外资,鼓励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在公平环境中同台竞技。

 

  值得关注的是,为整合海水淡化领域资源,促进产学研商用优势互补,两个国家级海水淡化产业联盟———黄渤海产业联盟和东南海产业联盟已正式成立,27家国内海水淡化产业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相关行业服务机构成为首批成员。 (本报记者 宋斌斌)

 

来源:中国工业报

相关热词搜索: 产业化海水淡化产业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