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市场行情 > >> 金融与文化融合趋势明显,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金融与文化融合趋势明显,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10-25 00:00:00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比同期GDP现价增长高6.8个百分点。“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这得益于多方面因素,但文化与金融的融合是近年来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巡视员施俊玲说。

 

  在日前举行的2013第二届中国文化产业资本论坛上,金融与文化产业融合成为文化产业界和投融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金融与文化融合趋势明显

 

  在达晨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刘昼看来,文化企业腾飞需要资本的翅膀。文化消费与文化投资作为文化产业的双轮驱动,一个是拉力,一个是驱动力。

 

  施俊玲表示,推进金融与文化产业融合是文化部近年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近年来,文化部先后与国家开发银行等10家银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拓了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公共渠道,各合作银行机构加大了对文化产业信贷支持力度,为各类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3年3月,全国文化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到1291亿元,同比增长35.1%,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速24.9个百分点。

 

  由于文化企业规模往往偏小,且轻资产的商业模式具有不确定性,投资风险较大,这些风险导致一些文化项目高投入却未必得到高回报,从而导致文化产业很难获得传统金融的支持。

 

  于是,文化部探索融资保障机制,启动保险业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同时认定了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等3家文化产业试点保险公司,推出了演艺活动财产保险、艺术品综合保险、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险等11个为文化产业量身定做的试点险种,其中大部分开发完成的试点险种已经投入市场。

 

  金融助力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随着国家政策导向的调整,其他产业资金出现流向文化产业的趋势,各类社会资本组成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纷纷涌现,很多传统企业将目光投向文化产业,如万达集团进军娱乐、演艺等文化产业领域。截至目前,我国文化基金有110家,资金规模达到1300多亿元。这其中,达晨创投在2010年专门成立了规模达30亿元的文化产业基金。

 

  随着文化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条件逐步成熟,一批经营稳定,管理成熟的优质文化企业逐步登陆资本市场,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2011年4月,为科学引导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文化部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企业境内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建设文化企业境内上市资源储备库,及时掌握优秀文化企业的上市意愿和进展情况,并联合沪深交易所等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文化企业上市培训。截至2012年,在上海、深圳交易所公开上市的文化企业已达77家,总市值达2059亿元。

 

  今年上半年,受资本市场监管制度改革的影响,文化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步伐放缓,一批文化企业已经撤销或者延迟上市申请,取而代之的是文化企业并购重组迅速开展。“这样的表现反映出文化企业资本市场融资进入了新的阶段,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结构调整,文化企业在资本市场并不仅仅是为了上市融资,关键是提升自身的融资内容,增强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施俊玲说。

 

  “我们看到,文化加金融的趋势越来越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刘昼说,面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我国文化产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需求,进一步解放文化的生产力,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风格的任务更加迫切,资本对文化的支持可以发展得更好更快。

 

  进一步推进文化与金融融合

 

  文化产业和金融需要高度融合已经成为业内共识,怎么才能让文化产业的发展和金融高度融合在一起,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好?“最主要的就是创新。” 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副总裁董梁说,这个创新不是简单的文化产业自身的创新,也不是简单的金融工具创新,而是指金融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方面要有非常高度、非常密集、全方位的创新。

 

  董梁进一步分析,创新的基础是金融产业与文化产业真正融合。首先要在产业链中切入资本面,解决好金融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其次是创投等新型金融工具要全面提升介入整合文化产业的能力,包括较强的行业研究能力、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施俊玲表示,未来文化部将进一步推动文化金融广泛深入合作,扩大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将文化金融工作与国家现行的经济政策、文化产业政策相结合,注重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一起研究财政资金支持文化金融的新模式,提高贷款贴息等手段和效益,研究建立文化经营实验区等工作;推动文化企业练好内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本报记者 纪爱玲报道)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相关热词搜索: 金融文化融合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