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路透社7月22日消息,时隔泰国洪灾已有近一年时间,那是全球损失最惨重的洪灾之一。全球保险公司目前在努力控制各自在亚洲地区的洪水保险敞口,公司高层都很担心亚洲可能将很快爆发更严重的洪灾。
一些公司从泰国洪灾中汲取教训,在该国修建起新的防护设备,保护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工业不动产。保险费虽已上涨,但在亚洲易发洪灾的地区,工厂建设依然在红红火火地继续进行。
这些保险公司高层表示,如果再出现一次大洪灾,保险业将不堪一击。有科学家观察指出,中国南部沿海平原地区爆发洪灾的风险最大。
新加坡Earth Observatory研究海岸地区的科学家Adam Switzer表示,去实地考察这些位于低洼沿海地区的工业园和港口时,他不禁退一步想:谁会为这些房屋设施承保?有谁做了风险评估吗?在整个亚洲的海岸地区经常出现的是,人们仍在重复同样的错误。
泰国洪灾袭击了近1,000家支持全球供应链的工厂,尤其是汽车业,保险商因此支付的赔付额估计达200亿美元。
为了尽快发展经济而使亚洲数以百万计的人口脱离贫困,许多工厂都沿着海岸线建立,尤其是河流三角洲地带。据保险业高管透露,其中大多数建筑在建时都缺少有关洪灾和风暴的长期历史数据。
除此之外,海平面上升、降雨增多、强大风暴增多,以及人口和基础设施增加,都意味着风险大大升高。
全球保险业服务公司Guy Carpenter亚太区副总裁Scott Ryrie表示,人们应该更早地看出这些潜在风险。
保险业高管表示,期望结束一而再、再而三地因同类型损失而赔付的局面。
泰国洪灾后,全球保险业者瑞士再保险对新兴市场的洪水风险重新进行了评估。报告显示,风险最大的国家是中国。中国拥有数量庞大的工业园区,且在全球制造业中地位关键。
报告中提及的其他亚洲国家中,马来西亚排名第5,印尼排名第7,泰国和印度分列第9和10位。
慕尼黑再保和Guy Carpenter也都重新评估了洪水风险模型,特别是针对亚洲的工业园。
慕尼黑再保亚太区执行总裁Tobias Farny表示,整个价值链中嵌入了一种新的风险意识。目前的风险需要进行定义、描述和圈定,使其成为可保险的类别。
Ryrie还表示,多数国家的承保人已经通过降低支付限额,以及采用信度更高的历史数据改善计算模型等方式来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