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称,2015年俄罗斯进口或将下降50%,给俄罗斯整体经济产出造成毁灭性的的打击。
油价下跌已让俄罗斯苦不堪言,而同时,俄罗斯还正在失去对欧洲天然气市场的控制权。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1月12日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如果油价保持在当前的水平,2015年俄罗斯出口或将下降1/3,进口或将下降50%,这将给俄罗斯投资、消费乃至整体经济产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石油和天然气是俄罗斯出口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世界综合贸易解决方案(WITS)公布的最新年度数据,2013年石油和天然气在俄罗斯出口收入中的占比高达68%,其中石油出口收入占比高达54%。在此前的四年里,其占比从63%升至68%。彼得森认为这一比例2014年也将达到2/3左右。
但俄罗斯经济的这两大支柱,如今却双双受到打击。由于全球经济放缓、石油供给增加等多重原因,油价“一泻千里”。2015年才刚刚启程,油价就已跌破50美元大关,相距去年6年的高点以来,跌幅超过55%。
不仅如此,俄罗斯对于欧洲天然气市场的控制权也正在减弱。过去,俄罗斯对天然气的控制是其可利用的一项强大的政治筹码。据经济学人报道,2006年和2009年,俄罗斯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导致包括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国面临供暖和工厂停工的危机,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欧国家也紧急寻找其他供应渠道。欧洲1/3的天然气来自于俄罗斯,其中一半的管道横穿乌克兰。
而后,欧盟于2009年通过“第三能源一揽子文件”,禁止从事天然气开采的公司成为地区天然气管道的所有者,同时采取系列措施使供应渠道更加多样化。去年12月,过去100%依赖俄罗斯天然气进口的立陶宛已经开始从挪威进口液化天然气,乌克兰来自西方国家的天然气进口也迅速上升。同时,欧洲今年相对暖和的冬天,导致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市场的牵制力减弱。这使得俄罗斯不得不将目光更多地转移到非欧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援引俄罗斯财政部长Anton Siluanov的话表示,如今俄罗斯预算面临着2400亿美元的空缺,其中约1800亿美元的空缺是由于油价下跌造成的。为缓解预算压力,除了军队开支保持不变,俄罗斯已经计划将全面削减10%的预算支出。Anton Siluanov表示将动用储备基金,向国家财政系统注入5000亿卢布,按当前汇率约为76.5亿美元。但分析师认为,这不会为俄罗斯带来太大的改善,不能“提振货币或者填充预算赤字”。
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分析,如果扣除1690亿美元的两个主权财富基金以及450亿的黄金储备,如今俄罗斯央行仅仅拥有1740亿美元的流动性国际储备,而俄罗斯现在却面临着每年1000亿美元的外债,因此,2015年俄罗斯可能将被迫进一步提高经常账户余额。摩根大通去年12月预测,2014年和2015年总体经常账户余额将分别提高到610亿美元和800亿美元。
总体来看,2015年俄罗斯出口将从2014年的5080亿美元下降1/3,降至3390亿美元。假设商品贸易盈余在名义价值上大体不变,那么进口则将从2014年的3100亿美元下降至1410亿美元,降幅超过50%。
而从俄罗斯的进口商品结构来看,生产资料和消费品是其主要组成部分,2013年,二者在进口中的占比分别为44%和21%。因此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认为,进口的削减将对俄罗斯投资、消费造成毁灭性打击,并进一步影响经济总产出。
去年六月以来,卢布兑美元已下跌接近100%,目前,卢布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64.7卢布。1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也一再刷新纪录,如今高达15.42%。卢布贬值导致俄罗斯通胀水平也不断攀升,去年12月俄罗斯通胀水平达11.4%。世界银行在13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预计2014年俄罗斯GDP将仅增长0.7%,而2015年将萎缩2.9%。
油价动荡背后美国沙特斗法 俄罗斯成最大输家
石油价格起起落落,无疑是牵引世界经济的一根隐性之线。油价在过去半年已经跌去6成,而在1月中旬继续走低。美国原油(WTI,全称为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一度跌下45美元每桶,一度触及2009年以来最低点,而且出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那就是布伦特原油和美国原油价格相等。
这一价格透露了什么信息?首先,WTI与布伦特原油一直是国际油价主要标杆,布伦特更为国际化,而WTI更多反映美国情况,很久以来一直是布伦特高于WTI。其次,二者价格的背离往往被解读为国际原油价格与美国市场的价格差异,涉及了运输、产地等成本因素,4年前二者价差最高为30美元,如今这一价差甚至濒临负数,直接原因是交易商在寻找美国储存空间,由于布伦特原油库存有限,使得交易商不得不转向美国库存。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第三点:在新增产量方面国际原油比美国原油更有价格优势,换言之,近年来美国原油新增产量大多数与页岩油相关,其成本高于以沙特为代表的欧佩克国家的石油成本。看起来,沙特一直奉行的强硬不减产措施小胜一局,在争取市场份额的大战上不仅使得美国原油相形见绌,也间接压制了页岩气页岩油等产业的优势。
美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局面近年有所改变,尤其随着页岩革命的爆发,美国自身原油供给在最近两年提升很快。根据美国能源部预测,今年美国石油日产量达到930万桶,2016年将达到950万桶。这一预测虽然略低于市场此前预期,但是也高于2014年产量。这也意味着,在沙特不减产的策略之下,美国的策略依然是增加自有原油的开采,2016产量将成为最近4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石油价格暴跌,看似美国与沙特两个产油大国之间的斗法,但背后逻辑则耐人寻味。油价下跌,美国消费者受到补贴,而页岩产业遭遇挑战,权衡之下整体仍旧得益;至于沙特,其所在的欧佩克组织产量占世界三分之一,其自身开采成本甚至低至几美元,通过产量保持每日3000万桶不变,使得油价加速下跌,从而维持现有欧佩克市场份额,挤出新能源等潜在竞争者。也正因此,美国和沙特其实都是赢家,那么,最大的输家是谁?看看谁的货币近年表现最差就可知道。美国沙特看似鹬蚌相争,“渔人”俄罗斯只能袖手旁观,仍旧两手空空。
石油很可能仍将维持低价,但是谁也不知道底部在哪里?目前华尔街投行开始预测油价将到40美元,甚至有人预测会20美元以下—这个价格看起来离谱,但查查油价历史,其实也不过是这十多年来价格较高。但是注意一点,这是静态比较,如果折算一下通货膨胀,目前原油价格已经跌到1970年代水平。
高油价会伤害经济,拿走增长福利,但是过低的油价同样会隐含动荡风险,目前全球经济的通缩苗头已经凸显,而且低油价对于能源创新同样不利,所以,或许油价维持在一定的适度价位上,是最美妙的状况。(21世纪经济报道)
卢布又见惨跌 俄罗斯“痛苦指数”加重
2014年,俄罗斯经济因油价暴跌及欧美经济制裁的沉重打击而一蹶不振;新年伊始,随着油价持续下跌、卢布再度大幅贬值,加上接连被调降评级,俄罗斯经济前景似乎一片暗淡。
1月14日,受油价下跌影响,美元兑卢布持续走高,最高升至66.32,日内涨幅超过2.6%,刷新1个月高位。截至《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稿,美元兑卢布为65.9928,短短一周时间,卢布已经再度贬值约7%。
2014年12月至今,俄罗斯政府和央行密集采取一系列措施挽救卢布,虽然短期内卢布的贬值势头一度受到遏制,但油价“跌跌不休”的现状仍然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心头大患”。
丹斯克银行(Danske)分析师VladimirMiklashevsky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油价进一步下跌,那么很容易就能看到卢布再创新低。对于削减评级的担忧和投资者信心的丧失可能推动俄罗斯经济进一步走弱。”
2015年开始短短不到2个星期里,关于俄罗斯的负面消息一波接着一波。
1月12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反映俄罗斯通胀水平和失业水平的痛苦指数(miseryindex)在2014年大幅攀升39%至16.6,而业内人士预期,俄罗斯民众的真实处境或许比数据更糟。
“痛苦指数”加重,主要受到过去一年俄罗斯通胀高企、经济衰退的影响。俄罗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12月,通胀率为11.4%,较2013年同期上涨近1倍之多,与去年9月份9.1%的通胀率相比,也出现明显上升。
苏格兰皇家银行俄罗斯首席经济学家塔蒂亚娜·奥尔洛娃(TatianaOrlova)近日表示:“卢布在过去1年中暴跌46%,推高了进口商品价格,在未来几个月中,预计俄罗斯通胀水平将升至15%,创5年新高,俄罗斯民众的收入也会因此下降。”
祸不单行,1月9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发表声明称,将俄罗斯主权债务评级由BBB级下调至BBB-级,展望为负面。惠誉上一次下调俄罗斯评级还是在2009年。
惠誉表示,2014年中期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导致卢布大幅下挫,加上俄罗斯央行在过去1年内共计6次加息的影响,俄罗斯经济前景已明显恶化。
去年10月,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已经将俄罗斯债务评级从BAA1下调至BAA2,距离“垃圾级”只一步之遥,对其展望为负面。
穆迪下调俄罗斯评级的主要原因同样为该国“中期增长前景持续恶化”。“俄罗斯受到的经济制裁不断升级将会对该国的投资环境造成不断恶化的宏观经济影响,从而影响其中期增长前景。”穆迪在报告中称。
业内人士分析称,从去年开始,三家国际评级机构陆续下调俄罗斯评级或列入负面观察清单,对于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十分不利,或将引发新一轮的资本外逃。(第一财经日报)
油价下跌已让俄罗斯苦不堪言,而同时,俄罗斯还正在失去对欧洲天然气市场的控制权。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1月12日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如果油价保持在当前的水平,2015年俄罗斯出口或将下降1/3,进口或将下降50%,这将给俄罗斯投资、消费乃至整体经济产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石油和天然气是俄罗斯出口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世界综合贸易解决方案(WITS)公布的最新年度数据,2013年石油和天然气在俄罗斯出口收入中的占比高达68%,其中石油出口收入占比高达54%。在此前的四年里,其占比从63%升至68%。彼得森认为这一比例2014年也将达到2/3左右。
但俄罗斯经济的这两大支柱,如今却双双受到打击。由于全球经济放缓、石油供给增加等多重原因,油价“一泻千里”。2015年才刚刚启程,油价就已跌破50美元大关,相距去年6年的高点以来,跌幅超过55%。
不仅如此,俄罗斯对于欧洲天然气市场的控制权也正在减弱。过去,俄罗斯对天然气的控制是其可利用的一项强大的政治筹码。据经济学人报道,2006年和2009年,俄罗斯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导致包括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国面临供暖和工厂停工的危机,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欧国家也紧急寻找其他供应渠道。欧洲1/3的天然气来自于俄罗斯,其中一半的管道横穿乌克兰。
而后,欧盟于2009年通过“第三能源一揽子文件”,禁止从事天然气开采的公司成为地区天然气管道的所有者,同时采取系列措施使供应渠道更加多样化。去年12月,过去100%依赖俄罗斯天然气进口的立陶宛已经开始从挪威进口液化天然气,乌克兰来自西方国家的天然气进口也迅速上升。同时,欧洲今年相对暖和的冬天,导致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市场的牵制力减弱。这使得俄罗斯不得不将目光更多地转移到非欧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华尔街日报援引俄罗斯财政部长Anton Siluanov的话表示,如今俄罗斯预算面临着2400亿美元的空缺,其中约1800亿美元的空缺是由于油价下跌造成的。为缓解预算压力,除了军队开支保持不变,俄罗斯已经计划将全面削减10%的预算支出。Anton Siluanov表示将动用储备基金,向国家财政系统注入5000亿卢布,按当前汇率约为76.5亿美元。但分析师认为,这不会为俄罗斯带来太大的改善,不能“提振货币或者填充预算赤字”。
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分析,如果扣除1690亿美元的两个主权财富基金以及450亿的黄金储备,如今俄罗斯央行仅仅拥有1740亿美元的流动性国际储备,而俄罗斯现在却面临着每年1000亿美元的外债,因此,2015年俄罗斯可能将被迫进一步提高经常账户余额。摩根大通去年12月预测,2014年和2015年总体经常账户余额将分别提高到610亿美元和800亿美元。
总体来看,2015年俄罗斯出口将从2014年的5080亿美元下降1/3,降至3390亿美元。假设商品贸易盈余在名义价值上大体不变,那么进口则将从2014年的3100亿美元下降至1410亿美元,降幅超过50%。
而从俄罗斯的进口商品结构来看,生产资料和消费品是其主要组成部分,2013年,二者在进口中的占比分别为44%和21%。因此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认为,进口的削减将对俄罗斯投资、消费造成毁灭性打击,并进一步影响经济总产出。
去年六月以来,卢布兑美元已下跌接近100%,目前,卢布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64.7卢布。1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也一再刷新纪录,如今高达15.42%。卢布贬值导致俄罗斯通胀水平也不断攀升,去年12月俄罗斯通胀水平达11.4%。世界银行在13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预计2014年俄罗斯GDP将仅增长0.7%,而2015年将萎缩2.9%。
油价动荡背后美国沙特斗法 俄罗斯成最大输家
石油价格起起落落,无疑是牵引世界经济的一根隐性之线。油价在过去半年已经跌去6成,而在1月中旬继续走低。美国原油(WTI,全称为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一度跌下45美元每桶,一度触及2009年以来最低点,而且出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那就是布伦特原油和美国原油价格相等。
这一价格透露了什么信息?首先,WTI与布伦特原油一直是国际油价主要标杆,布伦特更为国际化,而WTI更多反映美国情况,很久以来一直是布伦特高于WTI。其次,二者价格的背离往往被解读为国际原油价格与美国市场的价格差异,涉及了运输、产地等成本因素,4年前二者价差最高为30美元,如今这一价差甚至濒临负数,直接原因是交易商在寻找美国储存空间,由于布伦特原油库存有限,使得交易商不得不转向美国库存。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第三点:在新增产量方面国际原油比美国原油更有价格优势,换言之,近年来美国原油新增产量大多数与页岩油相关,其成本高于以沙特为代表的欧佩克国家的石油成本。看起来,沙特一直奉行的强硬不减产措施小胜一局,在争取市场份额的大战上不仅使得美国原油相形见绌,也间接压制了页岩气页岩油等产业的优势。
美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局面近年有所改变,尤其随着页岩革命的爆发,美国自身原油供给在最近两年提升很快。根据美国能源部预测,今年美国石油日产量达到930万桶,2016年将达到950万桶。这一预测虽然略低于市场此前预期,但是也高于2014年产量。这也意味着,在沙特不减产的策略之下,美国的策略依然是增加自有原油的开采,2016产量将成为最近4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石油价格暴跌,看似美国与沙特两个产油大国之间的斗法,但背后逻辑则耐人寻味。油价下跌,美国消费者受到补贴,而页岩产业遭遇挑战,权衡之下整体仍旧得益;至于沙特,其所在的欧佩克组织产量占世界三分之一,其自身开采成本甚至低至几美元,通过产量保持每日3000万桶不变,使得油价加速下跌,从而维持现有欧佩克市场份额,挤出新能源等潜在竞争者。也正因此,美国和沙特其实都是赢家,那么,最大的输家是谁?看看谁的货币近年表现最差就可知道。美国沙特看似鹬蚌相争,“渔人”俄罗斯只能袖手旁观,仍旧两手空空。
石油很可能仍将维持低价,但是谁也不知道底部在哪里?目前华尔街投行开始预测油价将到40美元,甚至有人预测会20美元以下—这个价格看起来离谱,但查查油价历史,其实也不过是这十多年来价格较高。但是注意一点,这是静态比较,如果折算一下通货膨胀,目前原油价格已经跌到1970年代水平。
高油价会伤害经济,拿走增长福利,但是过低的油价同样会隐含动荡风险,目前全球经济的通缩苗头已经凸显,而且低油价对于能源创新同样不利,所以,或许油价维持在一定的适度价位上,是最美妙的状况。(21世纪经济报道)
卢布又见惨跌 俄罗斯“痛苦指数”加重
2014年,俄罗斯经济因油价暴跌及欧美经济制裁的沉重打击而一蹶不振;新年伊始,随着油价持续下跌、卢布再度大幅贬值,加上接连被调降评级,俄罗斯经济前景似乎一片暗淡。
1月14日,受油价下跌影响,美元兑卢布持续走高,最高升至66.32,日内涨幅超过2.6%,刷新1个月高位。截至《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稿,美元兑卢布为65.9928,短短一周时间,卢布已经再度贬值约7%。
2014年12月至今,俄罗斯政府和央行密集采取一系列措施挽救卢布,虽然短期内卢布的贬值势头一度受到遏制,但油价“跌跌不休”的现状仍然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心头大患”。
丹斯克银行(Danske)分析师VladimirMiklashevsky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油价进一步下跌,那么很容易就能看到卢布再创新低。对于削减评级的担忧和投资者信心的丧失可能推动俄罗斯经济进一步走弱。”
2015年开始短短不到2个星期里,关于俄罗斯的负面消息一波接着一波。
1月12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反映俄罗斯通胀水平和失业水平的痛苦指数(miseryindex)在2014年大幅攀升39%至16.6,而业内人士预期,俄罗斯民众的真实处境或许比数据更糟。
“痛苦指数”加重,主要受到过去一年俄罗斯通胀高企、经济衰退的影响。俄罗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12月,通胀率为11.4%,较2013年同期上涨近1倍之多,与去年9月份9.1%的通胀率相比,也出现明显上升。
苏格兰皇家银行俄罗斯首席经济学家塔蒂亚娜·奥尔洛娃(TatianaOrlova)近日表示:“卢布在过去1年中暴跌46%,推高了进口商品价格,在未来几个月中,预计俄罗斯通胀水平将升至15%,创5年新高,俄罗斯民众的收入也会因此下降。”
祸不单行,1月9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发表声明称,将俄罗斯主权债务评级由BBB级下调至BBB-级,展望为负面。惠誉上一次下调俄罗斯评级还是在2009年。
惠誉表示,2014年中期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导致卢布大幅下挫,加上俄罗斯央行在过去1年内共计6次加息的影响,俄罗斯经济前景已明显恶化。
去年10月,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已经将俄罗斯债务评级从BAA1下调至BAA2,距离“垃圾级”只一步之遥,对其展望为负面。
穆迪下调俄罗斯评级的主要原因同样为该国“中期增长前景持续恶化”。“俄罗斯受到的经济制裁不断升级将会对该国的投资环境造成不断恶化的宏观经济影响,从而影响其中期增长前景。”穆迪在报告中称。
业内人士分析称,从去年开始,三家国际评级机构陆续下调俄罗斯评级或列入负面观察清单,对于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十分不利,或将引发新一轮的资本外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