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国际要闻 > >> 韩国大德:政府如何支持科技园区创新

韩国大德:政府如何支持科技园区创新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和讯新闻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4-12-09 09:39:23
位于大德创新城的韩国科学技术院,在科技创新中起到重要作用。
位于大德创新城的韩国科学技术院,在科技创新中起到重要作用。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6.4万位芯片、64兆位芯片、断层摄像机、肾脏碎石机、黑猩猩基因组图、超薄膜分析技术、韩国第一颗科学卫星“阿里耶1 号”、核电站技术、机器人技术等重大创新,在这里层出不穷;这里研发的CDMA应用系统与WiBro (移动通信国际标准)让韩国一举成为全球半导体强国。这里是著名的韩国大德创新城(Daedeok Innopolis)。

  在近40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大德发展模式与时俱进,成为韩国21世纪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从最初的科学城到现在的全球创新集群,政府政策的执行发挥了关键作用。

  战略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大德科学城筹建于1973年,是韩国政府从“贸易立国”转向“科技立国”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上世纪60年代,在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的过程中,韩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进入1970年代,发达国家实行严格的技术保护,韩国经济发展受限。故韩国政府希望促进国内科技发展和平衡区域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大德科学园与大学城(Daedeok Science Park and University Town)选址于首尔市南部的大田市,占地27.8平方公里,由科学技术部和建设部捐赠。20年后,其规划面积得以全部竣工,其中绿地面积达45%,48%的土地用于研究设施,还有7%为居住用地。

  初成立的大德科学城,其主体功能定位于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发展,是中央政府的一项国家战略,而非直接服务于区域创新。在政府扶持引导下,大批公立研究机构、国家实验室自首尔迁入或于此成立,成为园区活动主体。它们致力于主要由中央政府资助的基础研究的同时,也逐渐开展一些帮助企业技术应用的开发业务。

  此外,大德还集聚了忠南大学等六所高校,在开展基础研究的同时,也为公立研发机构培养了大批人才。

  技术转化激励

  光有科研机构集聚还不够,科研成果需要转化为产业应用。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大德园区内以公共研发机构、大学为主的创新力量偏重于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技术溢出与衍生企业相对较少。于是,在金融危机后,促进园区内研发成果的市场转化,成为大德运营的重点。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政府于1998年开始对公立研发机构进行改组,以提前退职(名誉退职)、鼓励创业、强制下岗等方式,全体减员达30%~40%,为创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富余人才,鼓励其中的科研人员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将公共研发机构的技术成果在市场上进行转化,支持公立研发机构基于基础研究成立技术创新中心(TIB)、技术产业化孵化器(TBI)。

  例如,公立研究机构允许专职科研人员最长可离职3年专事于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运营;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于1998年成立了新技术创业支援团,该机构成立后5年内支持了200 多家高新技术创业企业,鼓励教授和学生创办企业100多家,吸引世界各地800多项风险投资基金。

  由政府提供稳定的研究经费,以公开招标方式组织产业界、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共同研究体,从事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并由独立的非政府组织对科技研发项目的实施及其转化进行评价,提高了研发成果的转化率。

  允许企业以利润的20%作为研究开发的投资,在头两年可将此作为亏损处理,对拥有科研机构的企业实行应缴税款减免优惠,尤其鼓励大企业(如三星、LG)等在大德设立研究所,鼓励风险资本投资及产业界资助公共研发机构等。

  这些鼓励措施最终以法律形式体现在1999年修订实施的《大德科学城管理法》、2000年颁布的《技术转移促进法》中。在此背景下,公共研发机构的衍生企业,尤其是IT创新创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长,产业界、大学与研发机构开始互动结网,这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大德科学城迈向创新集群之路的关键一步。

  为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韩国政府还于2000年将大德科学城北部毗邻的4.3平方公里区域规划为大德科技谷,专门用于技术孵化与产业化衍生企业的发展。

  一系列做法收到了显著效果。据统计,1989年大德仅有46个企业,1999年已增长到1871个,当年衍生企业达219个。到2000年底,大德已建立起20个技术产业化孵化器。1995年到2000年,风险资本数量由53个增长到150多个,其中包括23家由政府与企业联合建立的新技术担保公司,促进“以购买为前提的新技术开发事业”,担保公司担保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取得成功时,大企业要购买该企业研制的产品。同时,政府向中小企业提供部分研发费用支持(最高比例50%),推动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2005年后,大德强调创新的产业化(Inno-Business),致力于打造未来的全球性企业、知名企业。其关键举措是通过政府支持和产学研合作,产生协同效应,培育知识密集型、基于高新技术的优质创业企业。

  “研究型公司(research company)”在先进技术的产业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所谓研究型公司,是指私有企业将其20%以上的资本投资用于公共研发机构新技术的产业化,并在大德创办的企业。

  “研究型公司”将先进的研发成果与私人资本及运营诀窍有效地结合起来,成为大德技术产业化合作的一种典型模式。在合作过程中,公共研发机构持续为企业提供研发和人力资源的支持,并与“研究型公司”构成创新导向的合作网络。

  研究型公司的成立流程包括6个环节,第一步由研究机构、技术服务中介和大德管理办公室联合识别和选择可产业化的新技术成果;接着提出成立研究型公司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寻找和选择进行联合投资的私人企业;签署成立研究型公司的基本协议/技术评估协议;企业与研究机构达成合作合同草案;制订研究型公司成立计划方案;最终注册成立新公司。与之前的产学研合作相比,研究型公司制度不仅有利于新技术的产业化运营,更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创建,搭建了投资企业、研究机构、新办企业之间在资本、人才、管理、研发、市场等多重领域内的长期合作互动平台,提供了促进科技研发、产品转化、市场运营一体化的长效机制。

  “研究型公司”制度于2005年颁布的《大德创新城特区建设特别法》中首次提出,到2012年底,已有35家研究型公司培育成功。其中一些企业快速崛起,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如第一家“研究型公司”太阳生物技术公司(Sun Biotech),它是一家健康补品、化妆品与新材料研发企业,由韩国科玛株式会社(Kolmar Korea)与韩国原子能研究院(KAERI)合作成立。科玛目前是韩国功能性化妆品公司的第一名,也是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原始设计商(ODM),该公司对原子能研究院的抗癌专利技术、纳米技术进行药物和化妆品的产业化,产品已打入美国日本、中国、越南等国家市场。

  支持创业与吸引外资

  2005年起,韩国政府对大德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国家立法和扩区,促进园区发展,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创业的政策。

  2005年,韩国颁布了《大德创新城特区建设特别法》,将园区更名为大德创新城(Daedeok Innopolis),并将园区面积扩大70.4平方公里,涵盖大德科学城、大德科技谷、产业综合区、国防发展局和大德北部的绿化区五大地带。

  当年9月,为保持园区有序发展、提高园区运作效率,韩国政府任命原韩国计划预算部部长朴容澈担任大德管理办公室的主席和CEO,成立支持性总部,并聘用了30名优秀人才参与园区管理。园区管理机构下设技术产业化中心、管理支持中心和福利中心3个部门。

  当年11月,园区管理机构正式运作。同时,大德创新城的行政隶属关系由以往的科技部变为知识经济部,标志着大德运营的重点从追求基础科学技术产出转向追求经济产出,其具体目标是促进研究成果转化、支持企业产品上市、增强国家经济竞争力。以此,大德创新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研究与产业化开发”(Inno-R&BD)模式。

  其一,对创业型企业的重点支持。从2005年到2012年,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扶持性资金高达1000亿韩元,园区进入高速发展通道。

  例如,韩国政府承诺,为经认定的创业型企业提供30万-50万美元的创业资金支持,为技术含量高的创业型企业提供300万-5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对研发机构的衍生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3年内100%免征所得税和公司税,随后2年里减免50%;作为地方税种的购置税和财产税,7年内100%免征,随后3年内减免50%。减免研发机构与研发企业的公共费用,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享受约38%的电力成本折扣,研究机构和研发企业的自来水费优惠20%。

  这使创新创业企业顺利成长。从2005年到2012年,大德新成立并成功运营的创新创业企业达500余家,主要分布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空间技术和环保技术领域,有20家新创企业在韩国科斯达克(KOSDAQ)上市,园区销售收入从2.5万亿韩元增长到16.7万亿韩元,从业人员从23558人增长到64321人。另外,韩国还放宽创新城内教育、研究与产业化用地的建设管制,允许30%的建筑覆盖率和1.5的建筑容积率。

  其二,根据《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法》,建立了完善的外商直接投资支持系统。(1)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非营利性企业在园区从事研发活动,要求这些企业拥有独立的研发设施、雇用5人以上的研发人员,其中必须至少有1位具备3年以上研发经历的科学/工学学士或1名科学/工学硕士,从事先进技术的研发活动。(2)设立个体外商投资区,入驻企业要求满足以下条件:从事与高度先进的技术相适应的产业支持性服务或研发活动;投资额高于200万美元;永久性研究人员在10人以上,其中至少有1人拥有与公司业务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并有3年以上相关研发经历;且通过外商投资委员会审查。(3)设立复合型外商投资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享受减免税政策,包括国税中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市政税中的购置税、注册税、财产税。对前两类外商投资企业,应缴国税在头5年100%减免,在随后2年内减免50%,市政税在15年内100%减免。

  大德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明显聚焦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没有对高度先进的技术类企业设定特别的税收减免条件,而对个体外商直接投资区内的企业,则按不同产业类别设置了相应地税收减免条件。例如,对制造类企业、旅游类企业、分销类企业,分别要求其投资额在3000万美元、2000万美元、1000万美元以上。对研发机构类,则要求投资额200万美元以上,且研发人员中拥有硕士学位的人数要有10人以上。对复合型外商投资区内的企业,3年内100%减免国税,在随后2年内减免50%;市政税则在15年内100%减免;要求从事加工制造业务、分销业务的企业投资额分别要大于1000万美元和500万美元。

  当企业实收资本30%以上为外商直接投资时,或企业最大股东是外国投资者时,可在土地购置费或租赁费方面分别获得来自中央政府和市政府从50%到100%的补贴优惠;对新雇用员工超过20人的外商投资企业,市政府将根据企业投资额,以每位新员工每月10万-50万韩元不等数额,给予教育和培训补贴。大德创新城甚至能给予外商投资企业现金支持,用于购买土地、建筑施工、设备采购、就业或培训补贴或基础设施安装等,这些补助通过与外商投资者谈判协商方式进行,金额最少占投资额5%以上。

  服务与辐射能力

  大德创新城强调创新与学术界的关系(Inno-Academia),强调通过产学研合作产生的协同效应,把大德建成一流人才的孵化器。KAIST等5家大学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大德也积极吸引世界级科学家,外国科学家自1999年开始入驻大德,2000年有85个外国科学家安家落户,到2005年增加到252个,2012年底已逾千人。园区优良的生态环境,有针对性的外国人居住设施、教育与医疗设施配置,大量的外商投资企业与外资研发机构,尤其是众多高水平的大学和公立研究机构,成为大德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的关键。

  大德创新城还于2005年建立了强大的技术信息系统—大德科技视野(Daedeok Tech Insight),为区内企业和机构及时提供技术与市场信息;建立了创新城民事在线服务系统与创新城在线帮助中心,能为相关企业和个人提供及时、便捷、一站式的电子政务服务。

  在不断加强优化创新城内部治理的同时,大德致力于与全球领先的创新集群建立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全球创新集群网络成为大德迈向世界级创新集群的关键举措。

  一是促进国内的优秀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在创新城内与海外研究中心开展联合项目攻关,努力吸引研发中心和其他研究机构在大德创新城共享世界一流的技术,并对其进行产业化。例如,与著名的智能卫星解决方案供应商诺赛特国际(Norsat International)、著名的生物电传感高技术企业神念科技(NeuroSky)等众多外国企业建立了近20家具有世界水准的联合研发中心。

  二是与全球著名科学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大德创新城已同15个海外研发创新集群结为协力关系,包括法国索菲亚(002572,股吧)-安提波利斯、中国的中关村(000931,股吧)科技园、英国的曼彻斯特科学园等,基于不同园区的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合作与交流。例如,与索菲亚-安提波利斯科技园进行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新能源领域的教育与培训合作、技术转让、研发合作以及科学/经济交流,双方还建立了正式的研讨会制度,互相提供可供转让的技术清单等,为双方企业到各自园区内投资提供便利条件,有效促进了大德创新城的全球化进程。

相关热词搜索: 科技园区大德韩国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