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10月30日发布的国际收支初步数据显示,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延续二季度态势,仍是“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的平衡格局。这为央行改善宏观调控、扩大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4年三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5017亿元人民币,其中,货物贸易顺差9382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逆差3579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项较去年同期上涨36.7%,差值达历史最高值。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下同)逆差5021亿元人民币,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2705亿元人民币,与一季度的3130亿元人民币和二季度的2479亿元人民币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此外,国际储备资产减少4亿元人民币。
与今年前两个季度相比,三季度我国经常项目下服务贸易逆差继续扩大,资本金融项目逆差较二季度有大幅增加,同时,外汇储备资产由增变减。
从国际经验来看,经常项目顺差,必然形成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我国国际收支自二季度起呈现新的格局,表明我国国际收支自主平衡的能力增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逆差增加,很有可能是受"沪港通"开通在即的影响。短期内,一部分合法资金会在"沪港通"开通前夕通过正规渠道抢占先机。这与2007年"港股直通车"正式启动之前引起的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很相似。”
此外,丁志杰表示,由于美联储宣布于10月结束其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加之7月以来美元强势反弹,会引起一部分资本回流。不过,丁志杰认为不必担忧大规模的资金外逃,因为市场对美国加息仍留有一段时间预期,从人民币近期表现来看,人民币兑美元仍保持了一定的升值态势。
今年以来,我国对外投资进一步加大、资本项目开放进一步深入,表现为资本和金融项目在二季度重返逆差后,三季度又进一步扩大。
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向本报记者表示:“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步伐进一步加快,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今年的对外投资规模整体高于去年,并且存在在三季度比较集中的可能性。从未来汇率看,随着美元的不断走强,市场对人民币存在一定的贬值预期,一部分外汇仍存放于境外的商业银行没有汇入国内,从而减缓了资金的收入,对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扩大有所影响。”
三季度国际收支表中另一值得注意的特征是,国际储备资产自2012年四季度以来首次由增变减,减少0.7亿美元。其主要因素为,外汇储备资产(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减少4.3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及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增加3.6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解释三季度外汇储备余额下降时说,外汇储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元汇率在国际市场上走强引起的汇率折算变化。管涛还强调:“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今年前三季度外汇储备余额增长放缓,除了国际市场汇率波动的折算因素外,还反映了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
我国国际收支格局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收支平衡。从内部看,我国将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跨境资金流出、流入均衡发展。
不过,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与此同时,由于全球经济依然增长缓慢,外部需求总体低迷的现状尚未根本改观,同时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我国出口面临较大压力。因此,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尚需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