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国内新闻 > >> 利率市场化改革考验农信社定价机制

利率市场化改革考验农信社定价机制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2-09-12 00:00:00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成熟的标志,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亦是改革的必然趋势。一向底子薄、实力弱、包袱重的农信社,面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则很有可能出现收益下滑、甚至遭市场淘汰的局面。

 

        快速适应

   

        我国的银行机构大部分以利差为主营收入,农信社尤甚。由于以往在农村市场农信社一家独大,贷款利率“一浮到顶”也可高枕无忧。而今邮储、村镇银行等纷纷进驻乡镇地区,声势浩大,针对农村市场的信贷产品层出不穷,农村客户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完全可以做到“货比三家”。农信社在丧失垄断地位且利率开始市场化的情况下,极易被其他竞争对手挖走优质客户,从而导致贷款利息收入下降。

   

        在存款方面,农信社绝大部分都是居民储蓄存款,结构单一,成本高昂。随着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不断降低,虽然银行对存款利率的自主上浮权限有所扩大,但是许多高端客户甚至一般储户也都开始倾向于选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而经营丰富多彩的理财产品恰恰是其他银行的强项。如果客户还另外购买了外行的金融产品,那么就等于变相降低了农信社的存款。

   

        综合来看利率市场化对农信社的风险定价能力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以往银行机构的利率水平由政府决定,农信社根本无需考虑风险定价,而今价格放开后,从理论上而言任何种类的贷款都有赚钱的可能,关键是如何根据其风险进行不同定价。进入今年下半年后,各个银行加快风险定价改革的步伐,且针对不同客户群推出了形式多变、内容丰富的定价措施。但农信社的定价机制并不成熟,基本没有在贷款利率水平上对不同客户进行区别对待,没有体现出综合评价、风险与利率价格相匹配、扶良限莠等原则,对利率风险没有应有的敏感性,不能快速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在存款利率上浮和贷款利率下调的双重压力下,利差收入下降趋势明显,农信社的经营正在步入微利时代。为了在激烈残酷的竞争中立稳脚跟,农信社需要未雨绸缪。

   

        多面应对

   

        多地的实践表明,组建农商行是农信社股份制改革的根本方向,是建设现代金融企业的必然要求。相比原来的农信社,农商行能够提高资金、资源和人才的集约化管理程度,有效增强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对提高经营管理、合理布局营业网点、提升服务水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准入门槛高,农商行组建成功后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信社的综合经营实力,通过引进新股东,增资扩股,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往那种无论放款对象是谁,利率统统“一刀切”的做法已经严重不符合发展需要。农信社现有获利的金融产品主要是各类贷款,贷款定价最重要的就是识别与衡量风险,大、中、小型客户各自风险有别,就算同一客户在不同阶段风险也不一样。农信社应当认真调研,准确评估,摸准客户的真实经营状况,再因情制宜,确定符合自身效益需求和对方承受能力的价格水平。

   

        中间业务具有投资小、收益稳定、产品拓展度高等特点,因而备受各商业银行青睐,许多银行中间业务带来的利润甚至早已超过了传统的利息收入。发展中间业务无需投入太多自身资金,而是以中间人的身份代办客户的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相关费用,这对一向以利差为主要营收的农信社而言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经营方向。农村地区相较城市虽然消费能力稍显不足,但是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一直在逐年增加,从一般的银行卡业务、代理保险业务到贴近生活的代收话费、电费、税款、社会保险基金、各类罚没款及代发工资等等,只要注意营销,配齐相应的人员、设备,各类中间业务必然在农村拥有广阔的前景。对于农信社而言利率市场化后首当其中的便是主营收入,而提高非利差收入占比可优化营收结构,降低对传统存、贷业务的依存,达到“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效果,以多面手的姿态来应对利率改革带来的挑战。

   

        承担职责

   

        为提高办贷效率和透明度,农信社须秉持“三开原则”,公开贷款条件、流程、利率、客户经理信息、服务承诺、监督方式等;建立社会评议机制,解决行社与贷款户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彻底捅破信贷服务的“神秘窗户纸”;推行问责制度,严格贷前贷后管理,明确相关经办人员责任,加强内部监督,并勇于接受客户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应对利率改革,既要发展中间业务,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对于传统阵地的贷款利息收入也要狠抓不放松,如果顾客感受到了农信社的革新力度,享受到了有关实惠,不仅自己更愿意选择农信社提供的服务,还有可能带来一批潜在的黄金客户,受此影响农信社的经营利润甚至有希望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实现逆势增长。

   

        作为全国网点最多的金融机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营使得农信社在农村地区具有良好的人脉基础,农信社应当抓住这一优势,继续承担起农村金融主力军的职责,服务“三农”不懈怠。在现代金融市场的角逐当中,建立顾客忠诚度至关重要,农信社需要在这方面下足功夫。例如不与其他银行坐堂式的经营模式看齐,而是发挥老一辈信合工作者背包下乡走村串户的优良作风,深入了解农民朋友的金融需求;不计较一时的利益得失,在金融空白乡镇建立网点或者投放小额取款机,方便群众办理业务;简化贷款手续,创新信贷产品,主动扶持小微企业和有生产需求的农户,积极解决他们的融资困难等等。留住了顾客就是留住了利润,有了广大的农村客户的认同,农信社面对何种改革都可以轻松应对。

   

来源:中国经济网——《农村金融时报》    胡樊宇

相关热词搜索: 利率市场化改革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