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提供8000个入学位置给“新东莞人才”的子女,占提供给新莞人子女公办学位总数的三成半。什么是“人才”呢?是指企业所聘用的高层次人才和特定企业的管理、技术人才。 当地教育局称:是为帮企业吸引“人才”。但“人才”的定义则有问题。根据《东莞市企业人才子女入学暂行办法》,“人才”说白了就是高管、高官,而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100亿元来分别配给不等数量的义务教育入学指标”,其实是以企业资产论英雄,如此狭隘的人才观令“人才”的定义明显偏移,现在他们不仅拥有了人才的光环,优厚的薪资,乃至显赫的财富,更拥有了一种教育特权;在其子女轻松踏入众人艳羡的公办小学之际,其实也将大多数“非人才”后代抛弃在后。人为设置的门槛将某一类人或大多数人拒之门外。 东莞“人才”的数量也呈现突飞猛涨的怪异势头。比如中堂镇为新莞人子女提供的小学一年级的公办学位共471个,其中346个提供给企业人才子女,可谓“人才济济”;而据了解去年东莞积分入学学位指标有大量空余,对于多出来的指标教育部门也曾表示会配给企业,去年已经多余,今年更大开人才之门,还有一些企业主抱怨不在范围之内,那8000个最新特供如何产生?这些公办学位配给了哪些企业?哪些人?里面有没有潜规则?是否存在买卖学位的情况?公众何种办法监督? 就在4月26日,东莞市教育局公布了今年新莞人子女积分入学学位:积分制入学分数从高到低,一目了然,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而企业人才子女入学办法中覆盖的高层次人才和企业高管基本上都能符合积分入学和积分入户的条件,也完全可以通过积分入学办法来入读公办学校。珠玉在前为何又画蛇添足,搞出双轨制入学政策?大批的特供指标到底是为了满足企业人才的需要,还是为满足某种特殊人群的需要,抑或是为权力寻租广开门路?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人格和追求公平自由思想的现代公民, “人才”子女优先入学,非人才子女望校兴叹,实质是教育本真的严重背离。孩子是一张白纸,在还未进入校园之时,父母先要接受“人才”的甄别,自己要承受别样的筛选,这难道就是本应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孩子们,现实给他们上的“教育公平”的第一课? 人才是个好词,不能就此成为新型的拼爹代名词。 (湖北 斯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