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7.7%的增速,比去年二季度7.6%、三季度7.4%都要高,同时也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总体上来看,可以用“稳中有进”来形容,但综观国际国内形势可以看出,经历了连续多年两位数增长的中国经济正在放缓脚步。
“今后,我们要习惯中国经济的一位数增长,8%以下的增速将是一种常态。”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
基数变大,每增一个点要花更多气力 4月25日,经济日报联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季度中经产业景气指数显示:今年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增速未能延续去年9月份以来的增长势头。工业增速渐次放缓,并回落至个位数。 “过去,中国绝大多数年份工业增速都是两位数,但将来未必还会如此。”潘建成说,“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业,必然伴随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降而放慢增长脚步。正如我们要逐渐习惯国民经济低于8%的增长一样,我们也要习惯工业经济的‘一位数增长’,而且,脚步放慢未必是坏事。” 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人均GDP为1087美元,2012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6100美元。“显然,中国经济基数已经很高了,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需花费的力气就更大,这也意味着要消耗更多资源,这是中国资源、环境所不允许的。”潘建成说。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坦言,2010年我国资源产出率只及日本的1/7-1/5,2011年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不到10%,但能源消耗量却占全球的20%左右,主要工业产品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0%-20%。“由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少循环,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虽然已经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政策措施,抑制和减缓了一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但生态环境恶化的总体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增速放缓,收入与利润下滑带来挑战 “当前,8%以下的增速已是现实,我们除了要习惯,更要想办法应对。”国务院参事室特约评论员姚景源提醒,“有两个问题值得警惕:一是经济下行和产能过剩的矛盾;二是企业成本上升和创新不足的矛盾。”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长6.9%,比去年同期回落7.8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中央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中央财政收入1.46万亿元,同比下降0.2%。“虽然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3.7%,但需看到,地方财政收入是在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的带动下,维持着这样的增速。而与往年20%以上的财政收入增速相比,13.7%的增速也并不高。”姚景源说。 再看企业利润。去年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由负转正,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12.1%。“‘12.1%’的增速是在去年基数较低的背景下取得的,且较之过去20%以上,甚至30%以上的增速而言仍然不理想。”姚景源坦言。 最后,看居民收入。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6.7%,不及GDP7.7%的增速。“这意味着,我们距离实现‘两个同步’还有差距。”姚景源说,“经济放缓之下的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要积极应对。”
转变方式,消化产能与企业创新并进 经济日报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中经产业景气指数显示,一季度,中经钢铁产业景气指数有所回升,表现在粗钢产量、利润总额增长等方面。“但钢铁业仍处于微利状态,亏损面达23.6%,销售利润率尚不足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教授级高工陈子琦说,“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钢铁业战略性结构调整。” “当前,由于缺乏国内实际需求支撑,产量增长明显高于需求,导致钢材库存量增加,钢材价格以2月中旬为拐点先扬后抑,又一次经历了价格升、产量升、价格跌的循环周期,究其原因还是产能过剩所致。”陈子琦强调,“化解产能过剩是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要务。”
钢铁业仅仅是一个缩影。 “产能过剩在短期内难以缓解,这也是一季度工业经济增长渐次放缓的重要原因。”潘建成说,“这需要工业经济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加大化解产能过剩力度,同时,政府要转变职能,真正建立服务型政府,更好发挥市场之手的作用。” 姚景源说:“我们看经济有没有出现问题,最关键的是看‘就业’,一季度全国新增就业3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可以说,当前我们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这是化解产能过剩和加快结构调整的机遇,需要好好把握。”(记者 冯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