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队每天都对安置点进行消毒,但垃圾仍是“防疫战”薄弱点 ▶记者直击 集中安置点垃圾堆放处,泡面盒、空水瓶堆积足有5个台阶高;大街上满地烟头、卫生纸……这是记者连日来在芦山县城见到的景象。名山民兵应急分队负责人谢剑告诉记者,每日芦山县城产生垃圾达百余吨。“昨晚刚清走,一大早又冒出来。” 随着救援黄金72小时的结束,抗震救灾已进入卫生防疫阶段,芦山县防疫队每天都对安置点、垃圾堆放处进行防疫消毒。但如此猛增的垃圾,依旧是“防疫战”中不可小觑的薄弱点。
“你看,这瓶水才喝了两三口,很浪费。”清晨8时,芦山县城飘起了雨。志愿者蒋欣欣带着9岁的吴雨桐、10岁的陈慧阳,戴着口罩、手套,拿着垃圾袋,穿梭在芦山县人民医院的人群中。在医院,蒋欣欣等志愿者每天早中晚除了捡垃圾,还要清洁厕所。蒋欣欣说,志愿者中,吴雨桐、陈慧阳年龄最小,他们平时在家都不干家务,但在这种特殊时期,两人从不偷懒,都争着干活。 另外一头,在芦山县体育广场的成都体院大二学生乐营已经习惯了隔夜方便面的馊味。“活儿多,也顾不得捂鼻子了。”她说。 10点钟,记者来到这个县城的最大集中安置点,两万多平方米的广场上,一共有百余座帐篷,集中安置了2000余人。记者环绕广场一圈,发现每一个帐篷外都有一个纸箱,里面装有垃圾。而在集中安置点的垃圾堆放处,堆积的高度足足有2米。安置点临时党支部张副书记对记者说,他们早中晚各一次安排志愿者清理垃圾堆放点。每清一次要用一个多小时,基本上要装满6车。 昨日上午11时,记者在芦山县中心街道见到一位满头白发的64岁阿婆正冒着雨在扫街。阿婆说,现在是特殊时期,累点没关系,但还是希望大家少扔点。 本版撰文: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梁文悦 李秀婷 赵杨 摄影记者(除署名外):肖雄 后方联动记者:胥柏波 张学斌 徐滔 辛均庆 稿件统筹:徐滔 陈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