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就没觉得让座是多大一个事儿,但这几年,因让座而起的社会新闻似乎就从未断过。公交车上,因为年轻人不让座,被骂者有之,被打者有之,被人肉搜索者有之。最新的一例是,沈阳一小伙因让座慢半拍,竟被人骂“痴呆”。可怜小伙子,座也让了,骂也挨了,这好事做得实在憋屈。
公共场合,给老弱病残让个座,乃人之常情,只要不是有特别的原因,我相信绝大多数年轻人愿意去做这件事。即便是我这样身体没什么毛病的中年人,也乐意给那些更需要座位的人让个座,因为做这件事,我不需要付出太多,帮助了别人,还可能得到别人由衷的一声“谢谢”,何乐而不为呢? 让座就应该是这样一件能让自己内心感到幸福的事情,也是一件将心比心、自然而然的事情。因此,与其说让座是一种美德,倒不如说是文明社会的一种习惯行为。说雅一点,是人们的一种教养,不需要多么刻意。在一个文明社会中,有许多像让座这样的事情(另如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等),做了,未见得有多么高尚,但不做,内心或有不安。有许多专家对让座行为做各种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分析,其实真有点小题大做,浪费智慧。 但围绕让座,为什么又会发生诸多新闻呢? 我能想到的原因是,我们的社会情绪还是太焦躁了,这种情绪置于空间有限的车厢里,很容易被放大,乃至“擦枪走火”。种种因让座而起的纠纷,多源自被让者的“傲慢”和偏见——“我是弱势群体,我就该得到座位”。殊不知,让座是文明人的教养,却不是必须的行为,不让座者也有不让的权利与自由。而且,只有先尊重不让座的权利与自由,而后才有让座的道德善意。自认为占领了道德高地,便可以侮辱别人,这本身就离文明有相当距离。至于因此对拒绝让座者大打出手,就更是违法了。 让座的负面新闻频发,让许多人不由得有“世风日下”的感慨,一些老人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道德焦虑,反其道而行之,在公交车上给年轻人让座,但这么做或许又太刻意了。 问题或许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严重。按照新闻学的逻辑,“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算新闻”。因座位大打出手的事情在我们社会中毕竟少之又少,不能作为整个社会道德沦丧的评判标准,那样看问题也无形中降低了道德的标准。如前所述,让座纠纷多因社会情绪焦躁而失控,它实际上是社会浮躁之风的一个缩影,是道德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换句话说,解决让座问题既无良方,也非十万火急。 相对于让座那点事儿,我更担心的是当下人们日渐式微的规则意识。 让座不是必须的,但遵守各种规则却是必须的。可惜的是,当下人们更热衷于搞潜规则,遇到事情,第一反应不是了解相关的规章制度,而是去“求人”,这种对于规则的漠视,才是最可怕的。 一句话,我们社会需要更多的规则意识,而不是简单的道德义愤。过多的道德焦虑反而会加重人们对他人和社会的负面情绪。我们与其在让座那点事儿上做无谓的较真,倒不如倡导大家尊重各项规则,比如排队上车、乘自动扶梯靠右站立等。和道德讨伐相比,这些事情要切实得多,也重要得多。(刘颖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