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4月9日《新京报》报道,日前,河北霸州市环保局内部员工举报,霸州市某位副市长一家有9套房产。记者就其中6套与副市长本人核实,他表示其中3套为其家人所有,两套已出让,还有一套不存在。 在“房姐”、“房叔”、“房爷”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语境下,这则新闻还能脱颖而出,其实在于该副市长对记者说了两句话——“你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和“我希望咱们都不要互相伤害”。前一句像一个长者对后辈的循循教导,后一句则有些“绵里藏针”,“霸气侧漏”。 记者与官员之间有什么样的“互相伤害”? 先说说记者如何“伤害”官员。从报道中可以看到,记者不过是就举报一事向副市长核实情况,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舆论监督行为。不要说记者,任何一个公民都有监督官员的权利,哪里谈得上“伤害”呢? 如果副市长的9套房产属实,且其中有的房产来路确有问题,只能算是咎由自取。而如果副市长所说属实,其多套房产均有合法来源,那么记者的采访就是给了其自证清白的机会,不是“伤害”,而是一种保护。
再说说官员如何能够“伤害”记者。从“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的语言暴力,到动手打记者、破坏采访设备之类的行为暴力,再到“跨省追捕记者”,直接动用国家机器伤害记者,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一方面在于记者的舆论监督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则源于一些官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权力自觉,不懂得以谦卑的姿态接受舆论监督。从这个意义上说,副市长所说的“不要互相伤害”虽然未必会付诸行动,但事实上已经构成了强大的心理暗示,是赤裸裸的示威和恐吓。这不仅是对记者的蔑视,更是对舆论监督的威胁。 对官员来说,舆论监督是重要的防腐剂,学会与媒体打交道,事实上已经成为现代官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就现实而言,一些官员还普遍存在两种极端心态,一种是受害者心态,一见记者就如临大敌,认为是来找茬、挑刺的,一种是强势者心态,要么大摆官架子,要么出言不逊。这样的心态不除,类似“互相伤害”之类的事恐怕还会发生。(吴龙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