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在受贿案件中,行贿人敢不敢说? “说一部分,藏一部分。” “不仅敢说,还要添油加醋地说。” 这是一群科级干部围绕如何看待贿赂行为进行的一场圆桌讨论。邛崃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合作设立“廉政文化中心”,用圆桌会议取代单向灌输为主的廉政教育。今年,邛崃700余名处在重点岗位、手中有一定权力的公务员,将分50余批参加讨论。
讨论“我们是谁” 讨论的会场布置成类似咖啡厅的样子,老师虽然是检察院的领导,但都没穿制服。“可以抽烟,大家随意”,这几乎是每堂课都会说的开场白之一。 “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我们是谁?” “普通人”“在家里是儿子,在单位是工作人员”……许多答案,都没有提到投影幕布最后显示的“国家工作人员”。老师的解读让一些人有些惊讶。“在刑法中,身份决定刑期,同样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前者最高刑期是死刑,后者是5年。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是‘强者’,但在刑法世界,我们是‘弱者’。” 廉政文化中心主任罗强说,研究中心曾到锦江监狱、邛崃监狱访问数十位因职务犯罪落马的官员,在他们身上印证了多个“受贿者”的心理误区,其中之一就是自我认知,一些公务员,包括一些领导,对自我身份的界定缺乏认识。
说的是真心话吗? 常规的廉政教育包括以案说法、警示教育、廉政课等,大多为单向灌输。“时间一长,次数多了,就很难说台下的人有没有认真听。”罗强说,圆桌讨论则不同,虽然话题是既定的,但每个人都在参与。 他们在讨论的时候,说的是真心话吗?罗强说,廉政教育的目的是预防犯罪,“我们抛出一些问题,不要求他们的回答与我们提供的答案相同,不要求他们说的是真心话,只需要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收到了我们所要传达的意思。”成都商报记者谢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