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自2011年中组部、人社部和国家公务员局在中央机关组织开展公开遴选公务员试点以来,公开遴选成为中央机关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扩大选人用人视野、规范选人用人方式、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的有效措施,在畅通和规范基层公务员“上行通道”、建立中央与省市县乡五级机关相互联系的公务员培养选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年度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工作即将启动。自2011年“试水”以来,这趟从基层机关到中央机关的“直通车”,已经开行至第三个年头。 2011年,中组部、人社部和国家公务员局在中央机关组织开展公开遴选公务员试点,探索从基层选拔领导机关公务员。首次公开遴选,便有63名基层公务员脱颖而出。
有了试点的经验,2012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由“试水”阶段转入正式实施阶段。中组部、人社部和国家公务员局进一步加大力度,不论是遴选部门还是遴选职位,在数量上都有大幅提高——41个部门公开遴选132人,包括22名处长、副处长和110名主任科员,来自全国9435人报名参加。值得注意的变化是,“处长”职位第一次纳入公开遴选,而参照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也首次列入公开遴选范围。 2013年1月,中组部、人社部制定印发《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从而为建立公开遴选长效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工作已经步入常态化开展、制度化推进阶段。”中组部干部一局(公务员管理办公室)、国家公务员局负责人指出,实践证明,公开遴选成为中央机关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扩大选人用人视野、规范选人用人方式、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的有效措施,对于畅通和规范基层公务员“上行通道”、建立中央与省市县乡五级机关相互联系的公务员培养选拔链,具有重要意义。
1.增强导向性—— 注重基层实干 直至双脚迈进中央外宣办的办公楼,陶从瑞——这位湖北红安县城关镇的“80后”镇长,仍然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实现了“五级连跳”——从乡镇机关“直升”中央机关。 “以前想都不敢想!”陶从瑞感慨,是中央机关公开遴选给了他机会,“一次检验自己能力和水平的机会”。 公开遴选是公务员队伍内部竞争性转任方式,是公务员队伍内部“二次择优”的一项制度创新。注重基层经历,是公开遴选的一个鲜明特点。有没有基层工作经历,成为能否进入中央机关的“硬杠杠”。按照规定,报考者必须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据统计,2012年公开遴选中,报考处长的64%、副处长的63%、主任科员的36%担任过县、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团中央等部门还要求报考者具有乡镇党政正职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 翻阅报考者的简历,有的当过驻村干部、扶贫指导员、乡镇专干、市县科局长、县乡领导干部,有的干过组织纪检、招商引资、信访维稳、民政计生等多种工作。2012年最后胜出的22名处长、副处长中,14人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 光有基层经历还不行,基层表现更重要。报考者须按干部管理权限推荐报名,报考者年度考核均须为称职以上等次,充分发挥任免机关的审核作用,严格把好人员素质关。遴选部门在考察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据统计,2012年公开遴选中,有71人次近3年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80人次曾获得奖励。 中央机关在公开遴选时十分注重向基层倾斜。具有3年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工作经历可以报考副处长,任职满3年的副科级公务员可以报考主任科员,为优秀基层公务员提供到领导机关工作和职务晋升的“双重机会”。在2012年公开遴选中,报考副处长具有乡镇(街道)党政正职经历的101人,占报考总人数的21%。
2.提高科学性—— 坚持人岗相适 如何提高科学性、实现人岗相适,是对公开遴选机制最大的考验。为不断增强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精准度,公务员主管部门积极探索考试、考察有机结合的公开遴选机制。 首先一条,是分级设置考试。这种方式根据报考职位和各职务层次需求,分别设置笔试科目,命制不同试卷。比如,处长、副处长考案例分析和对策性论文(分A卷、B卷),而主任科员的测试重点则是案例分析(C卷)。事实上,对那些已经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的报考者来说,一般化的测试题很难考出真实水平。为此,公务员主管部门专门组建了专家组,还到公开遴选处长的部门对职位需求和测评要素进行调研。在命题过程中,公务员主管部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侧重从基层实际情况和领导机关需求的结合上命题,使测试远离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现实性、启示性和区分度。 面试环节,实行“一职一卷”。遴选部门根据各职位特点分别命题,坚持“以用为本”,强调“干什么、考什么”、“用什么、测什么”。在2012年公开遴选中,26个部门进行了职位业务水平测试,有的还进行了心理素质测评。问卷调查显示,95%的考生认为考试能够有效测查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位胜任能力,较2011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 考察环节,重德重绩。公开遴选以考察结果确定人选,不唯考试分数取人。遴选部门按照不低于2∶1的比例进行差额考察,将考德、考绩结合起来,全面准确评价干部德才素质、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程度。有的探索德的反向测评方法,有的探索对工作实绩量化分析。考察中,考察组十分注重听取群众意见。中央政法委对担任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考察对象下村进行实地考察。
3.提升公信度—— 公开公平公正 遴选计划、资格条件、笔试成绩、面试名单、遴选结果等都通过一定方式及时公开或公示……公开遴选坚持公开透明,打造“阳光赛场”。 为体现公平竞争,每年公务员主管部门都严格审核遴选计划,强调资格条件设置宽严适度,杜绝歧视性条件,并在报名、资格复审和备案等环节层层把关,确保遴选人员符合条件、平等竞争。 “为了凸显选拔的公正性,我们实行全程监督检查,设立专门的举报和咨询电话,及时妥善处理反映的问题。”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笔试和面试中公务员主管部门派出巡考组,实行面试外聘考官制度,拟任职人选由遴选部门集体讨论决定。 考得放心,还要考得舒心。公务员主管部门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报考者满意度。比如在2012年公开遴选中,公务员主管部门及时公布了报名竞争比例,引导考生合理报考,而对未达到开考比例职位的18名考生,还根据职位需求和考生意愿进行了调剂;增设6个考点,方便考生就近参加考试,采取网上确认、网上打印准考证、免收报考费等便利考生的措施。 作为新生事物,公开遴选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公务员主管部门进行了全程测评。“在笔试、面试中,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考生和遴选部门对工作程序、试题命制、组织实施等方面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 中组部干部一局(公务员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统计,91%的考生对公开遴选组织实施工作表示满意。同时,遴选部门也普遍反映,公开遴选工作指导有力、组织有序,公开遴选公务员综合素质较高,熟悉基层情况,获得普遍好评。 公开遴选作为改善领导机关公务员队伍结构、树立重视基层导向的有效措施,获得了广泛认可。许多用人司局表示,从基层公开遴选的公务员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熟悉基层情况,能在具体工作中反映基层的意愿,使政策的制定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 目前,除了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之外,各省区市也均已开展公开遴选工作。记者注意到,为进一步跟踪了解公开遴选公务员的工作情况和成长状况,在《中央组织部2013年公务员管理工作要点》中,将“对公开遴选公务员进行评估分析”作为推进公开遴选工作的一项重点。 中组部干部一局(公务员管理办公室)、国家公务员局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不断提高选人“精准度”,使优秀基层公务员“上得来”,遴选部门“选得准”,到岗工作后“用得上”。(记者 盛若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