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粮食从生产出来到摆上餐桌过程很长,每一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其中相当一部分的浪费发生在收获和加工环节,如收割,冷藏技术、基础设施、包装和营销系统等存在问题;另外一部分发生在零售和消费环节,如储存方式不当、因过量购买而丢掉仍可食用的食物、备餐量过大等。根据国家粮食局最新的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就达700亿斤以上。
今年年初,一场旨在提倡节俭、厉行节约的“光盘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得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抵制“舌尖上的浪费”。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这个话题也多次被政协委员们提及。不仅如此,更有委员由此延伸,关注到了更广泛的浪费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义利食品公司总经理李奇就呼吁:除了“舌尖上的浪费”,食品销售、加工等环节上的浪费同样不应忽视。
超市里的食品浪费 去超市买食品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过食品的保质期?比如一个面包,包装上标明的保质期一般为5天,但往往到第3天就会强行下架,退给供应商。而按照食品安全的有关规定,被退回的商品将不允许被继续加工为任何食品,只能作为饲料处理。 “可是,你知道为什么3天就要下架么?”李奇问笔者。“生产厂家设置保质期,是为了保证食品最佳质量设定的期限,并不意味着过了保质期就一定变质不可食用了。而由于现在市场供大于求,这些并未变质的食品,却成了商家用来迎合消费者所谓的追求‘新鲜度’的需求,以及与其他供应商之间竞争的手段。” 李奇说,据他调查了解,一些大的食品企业退货率一般在2%以内,但大部分厂家都在10%至15%之间。“全国去年共产面包焙烤产品600万吨,按10%计算也浪费了60万吨!而由此造成的浪费,一般百姓会想象得到么?” “还有一种浪费,也非常容易被忽视。”李奇说,现在许多大型商场超市因为怕麻烦,缩小了散装食品的售卖,相反却经常提供各种捆绑式促销活动。这种动辄就以捆、箱为销售单位的促销常常会使消费者过量购买。“买回去多了吃不了怎么办?变质、扔掉,这也是造成食品浪费的一个怪现象。”
食品加工环节中的浪费 作为一个食品企业的管理者,除了关注出现在超市等销售环节中造成的浪费,李奇还非常关心食品加工环节中的粮食浪费。他告诉笔者,他曾就这个问题进行了相关调研,而得到的结果也令人吃惊。 “食品加工环节中造成粮食浪费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一些不可避免的损耗,其中最主要的,不外乎准入门槛太低、工艺水平落后所造成的浪费。”李奇介绍,众多的微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因其工艺技术水平落后导致粮食利用率低,或因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管控能力有限,批量产品不合格报废引发的浪费,是我们看不见却普遍存在的。“还是以面包为例,其中一些添加剂的使用方法是很多小企业所忽视或不了解的,结果就造成生产出来的食品不合格,一旦被查出,就是浪费。” 李奇算了这样一笔账:目前,全国共有登记的食品加工企业40多万个,加上不登记的各类小作坊估计不下100万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仅有3.8万家,绝大部分都是小工业、小作坊,其技术和工艺水平良莠不齐,不仅食品质量和安全得不到保障,其原料利用效率远远低于规模化生产。而2012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约10万亿元,其中3万亿元左右是粮食原料成本,如果损耗1%就是300亿元,而食品行业普遍的损耗在2%至3%。“规模企业的损耗尚且如此,那100万个小企业或小作坊所损耗的粮食该有多少?触目惊心啊!”说到这个数字,李奇很是忧虑。
粮食安全是关乎国家战略安全的大事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依赖进口的状态。18亿亩耕地的红线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因此,在李奇看来,食品销售和加工环节中的粮食浪费问题,也同样应该上升到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并予以重视。 李奇认为,和肉类等蛋白质食品不同,粮食作为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是不能随意涨价的。因为一旦粮食价格过高,就会使那些不依赖土地为生人员的生活成本大大提高,并由此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并最终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所以,粮食安全作为国家战略,我们的生产厂家和普通民众所需要做的,就是改变观念,提高节约意识,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当节约粮食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时,浪费行为才能减少,我们的粮食安全才有保障。”李奇说。
遏制“舌尖外的浪费”,从提高准入标准做起 对于如何遏制“舌尖外的浪费”,李奇建议从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支持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加工,提高粮食加工和转化利用率。政府应该鼓励、支持食品工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淘汰高耗粮、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提高粮食加工和转化利用率。 其次,鼓励发展服务于社区的食品专业店,对于那些有信誉、购物便利、产品特色明显、具有零售散卖模式的商家,政府应该从更多层面给予支持和鼓励。 还有一点,就是要加强政策的稳定性和引导性,提高准入标准,杜绝恶性竞争。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李奇认为,粮食问题应从粮食种植、收储、加工到餐桌引起全面的重视和关注,应从国家战略的层面进行科学严谨的规划,提高准入标准,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形成市场的适度竞争,而不是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奚冬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