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微信收费的热门话题时,中移动原董事长王建宙表示,OTT提供商是否应分摊成本,目前是“世界性难题”。而难题何解?在意识到微信等OTT业务可能“革掉自己的命”后,几大运营商终于醒悟过来,集体起来要“讨个说法”。而他们最先想到的办法,很可能就是收费。
三亿微信用户,确实增加了网络服务的负荷。然而,用户并非免费使用服务,而是支付了不低的流量费。再对微信等应用收费,就好比上高速时已经交了一遍“过路费”,上路了又被告知还要再收道路“占用费”,属于明显的重复收费。 OTT收费,并不是什么世界性难题。因为国外类似微信的应用,基本没有收费的先例。其实,国外的运营商也面临成本压力,可能也想过收费。但要收费可能并不容易:不仅面临法规的诸多限制,还担心因为同行竞争而失去用户。靠增加收费来解决OTT的成本分摊问题,可能只是“中国特色”罢了。 靠着垄断地位,各大运营商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中国用户们享受着与价格很不对等的网络服务,有些人仍不满足,又把眼睛盯上了方兴未艾的微信。有说法称,“微信占用60%的信令资源,只带回来10%的流量”。奇怪的是,移动QQ也已使用多年,占用的信令资源并不比微信小,为何放过QQ而要对微信收费呢?恐怕还是因为微信威胁到了短信、彩信甚至语音通话等运营商的主要财源。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说,运营商应对微信等OTT服务竞争的方法有三种:下调资费,使OTT的使用变得麻烦而多余,让用户自动放弃;与OTT企业合作,创新管理模式;自己开发更好用的OTT。只是,这些都太麻烦了,且需要巨大的投入,哪有直接收“过路费”来得容易。 如此看来,OTT提供商的成本分摊,并不是什么“世界性难题”。真正的难题,是企业如何不断创新,拿出真正好用又替消费者省钱的新产品。而要治运营商不思创新只想收费的懒惰和霸气,最好的办法就是朝垄断动动刀。 从各方面透出的风声看,微信收费很可能成真。OTT收费表面看是传统运营商与网络服务商的“博弈”,但最终费用很可能转嫁到用户身上。不过,面对几乎一致的反对声,正在成长中的微信一旦因收费而遭用户弃用,不知这些巨头还找谁收费去。(新华社记者白靖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