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2012年12月的增速下降了2%,媒体称,中央“八项规定”等政策的出台引发高档消费的狂降。发改委判研经济形势担心当前经济市场需求不足(3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经济观察报》)。
三公消费原本就诟病多多,不仅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还影响了百姓对公平社会、法治社会的信心。可以说三公消费不仅仅是一种严重的浪费和腐败,还是社会更好发展和前行的拦路虎。党和政府之所以痛下决心治理三公消费和腐败,就是深刻地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再次证明了原来那个表面繁华的消费市场背后是多么让人惊心。 消费市场低迷的现实,通过数据来看惹了祸的是“严管三公”,而其背后的问题却是收入的差距、贫富的差距、分配的不公。 一是普通民众确实很想消费,可是手中的“几两银子”还是舍不得花掉。因为要积攒下来为后半生做保障。对于这样的现象,有专家认为这是民众不懂“享受生活”,还提出了“花明天的钱办今天事”的逻辑,但是,没有收入的增加,没有“后顾无忧”的社会保障,再大的刚需也不会让收入低端群体用手中的银子拉动消费。 二是富人很想消费可是他已经无处消费。有钱人也想消费,可是他把钱往什么地方消费呢?该吃的都吃了,不该吃的也吃了;该住的都住了,不该住的也住了,一个人都拥有几十套房产了,还咋呼着要放开市场……你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让他们拉动内需,拉动“外需”还差不多,移民国外、消费奢侈品,用中国的钱活跃了国外的市场。 有钱的不要花钱,没钱的想要花钱却花不起,这就是分配不公给社会带来的弊端,更影响着内需的拉动。正如房产市场一样,刚需确实存在,可面对撼不动的高房价,老百姓也只能望而却步。需求不够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需求是存在的,只是无力承担而已。这不是观念之痛,这是分配不公的现实之痒。贫富差距才是消费低迷的罪魁。 消费低迷是个现实,但用低迷的“疼”,换取党风廉政建设的“快”是值得的。原本就是病态,如今健康了,应该是高兴而不是担忧。如果真的要担忧的话,还是担忧担忧如何用贫富差距的缩小,用收入分配的公平,换取真正健康的消费市场,而不是用三公消费的肩膀来苦苦支撑泡沫般的假繁荣。 (江苏 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