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由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报告称,从国际经验看,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已经进入城市型社会,城镇人口标准是最为重要的核心标准。 ●人口城镇化率在51%至60%之间,为初级城市型社会 ●人口城镇化率在61%至75%之间,为中级城市型社会 ●人口城镇化率在76%至90%之间,为高级城市型社会
●人口城镇化率大于90%,为完全城市型社会
中国部分省份城镇化率目标 河北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1.5% 山西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5%左右 宁夏到201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55% 陕西未来五年城镇化率力争达到60% 西藏力争未来五年的城镇化率达到35%以上 重庆2015年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2%和47% 四川到2017年城镇化水平要超过50% 贵州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41%左右,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 江西到“十二五”期末城镇化率达到53%以上 广东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70% 河南未来五年城镇化率提高到52%以上 广西壮族自治区未来5年城镇化率提高到53% 湖北省未来五年城镇化率提高到58% 湖南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将超过50% 云南省未来五年城镇化率提高到48% 福建力争2015年城镇化率超62.5% 安徽省未来五年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5% 山东省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6%;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3% 天津到2015年农村城镇化率提高到75% 辽宁到2015年底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 吉林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60% 黑龙江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国外城镇化率 1998年 世界平均水平 46% 低收入国家 30% 中等收入国家 65% 高收入国家77% 75%—80% 目前发达国家城镇化率
【他山之石】 日本 高度集中型城镇化模式 2011年,日本城镇化率已达91.3%。 日本的人口、产业和城镇高度集中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都市圈。这种高度集中型城镇化模式,加快了日本工业化进程,但也使得大都市区住房紧张、地价高昂、交通拥挤和生活环境恶化。针对这些问题,日本投入巨资加强都市圈交通体系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但交通状况的改善又增强了对人口的吸纳能力,导致通勤成本和房价不断攀升。
韩国 大城市主导城镇化 到2011年,韩国城镇化率达到83.2%。 韩国长期奉行“工业为主、大企业为主、大城市为主”的政策,使得人口和产业向少数大城市高度集聚。这种大城市主导型的城镇化有利于充分发挥集聚经济效应,但也加剧了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有鉴于此,韩国先后编制了四次国土综合规划和两次首都圈整备计划,引导人口、产业和机构扩散,对缓解首都圈的过度集聚起到了重要作用。
法国 农业现代化助推城镇化 法国的城镇化始于19世纪下半叶,1999年时,城市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75.5%。 二战以后,法国政府将农业装备现代化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法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时刻都将人的生存空间放在重要的位置。政府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性建设,对老城区以及历史建筑给予立法保护,使这些小城的原貌得以保留,但经济发展上差距并不很大。
德国 城乡社保差异不大 德国城市分布均匀,据2004年统计,德国有82个10万人口以上的行政区,生活着2530万人,占总人口30%,其余的则多数生活在2000到1万人的小型城镇里。 德国小城镇的通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与大都市相比差异很小,医院、学校、购物机会等一应俱全。而在法律上,德国城乡之间社会保障体系差异不大。农民要进城,只需到市政局登记并且按章纳税,就可以成为城市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