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国内新闻 > >> 山西晚报:阳光采购何以成“买贵不买对”的...

山西晚报:阳光采购何以成“买贵不买对”的温床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2-28 09:47:26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法治蓝皮书》显示,研究采集样本中高达八成的政府采购商品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豪华采购”“天价采购”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最极端的一个例子是,一台普通的台式电脑政府采购价达到惊人的9万多元,而市场价不过才2000多元,相差30多倍。

  国家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来解决办公设备、用品,基建物资等,其初衷主要是为节约办公经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杜绝商业贿赂,但事实上,新采购制度推行的这几年来,所谓“制度效益”并没有完全实现:既没有堵住商业贿赂的道路,也没有制止采购成本的不适当上升以及纳税人金钱的浪费。

  分析起来,其原因有多方面,有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有官员权力大,采购全凭“一支笔”的问题;有某些采购人员与商家勾结侵吞公款的问题等等,颠覆了原本初衷良好、本身也设计合理的制度,加之没有配套制度的支持和制衡,所谓“阳光采购”在不合理的体制环境下,成为新的腐败和浪费的温床。

  政府采购普遍“买贵不买对”,其背后的浑水到底有多深?其实,早在两年前,就有知情人士向新华社记者爆料: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这看起来公开、公平、公正,但由于缺乏有效监督,提前透露标底给“自己人”,合伙商量好“围标”等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基本属于常规动作,甚至很多地方出现了几家企业长期垄断政府采购的局面。

  的确,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也是政府天价采购推手。在政府采购过程中随便花钱、浪费的情况屡有发生,但无人为此负责,正如《法治蓝皮书》显示,政府采购中有高达八成的商品高于市场平均价,就足以说明问题:采购人缺乏控制成本的动机,也没有机制对采购效益作出规范化的评估,更没有相应的问责和纠错机制建设。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