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2月27日电 题:浙江福利院孤儿逾9成残疾 被政府供养更盼回归家庭 记者 赵晔娇 实习生 王译萱 河南兰考的一场大火夺去了民间收养所内7个孩子的生命,引发了社会对孤残儿童收养问题的大讨论。在中国,孤残儿童是不允许被民间机构收养的。因此,儿童福利院等公办的福利机构成为他们合法的归宿。在解决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生活需求后,公办机构还能给这些孤残儿童提供教育、医疗、康复、特教、培训等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孤残儿童固然能在儿童机构成长,但无论是民政部门、还是福利机构,都呼吁有家庭来合法收养这些儿童。毕竟,家的温暖是任何一个机构没法企及的。
孤残儿童福利体系难满足需求 记者从浙江省民政厅了解到,目前,浙江省在册孤残儿童总数约9000名,福利机构集中养育近3600名,社会散居孤残儿童5400名。另外,浙江68家儿童福利机构的在册孤残儿童中,约有1400多名孤残儿童在家庭寄养。 令人揪心的是,这3600多名在机构养育的弃婴、孤残儿童,9成以上身体都有残疾,大部分为重度残疾,除了吃、喝、拉、撒、睡等,他们也需要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和教育等。 为此,记者走访了浙江省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去探究孩子们的生活现状。 记者在该院新苗学校幼儿班里看到,五六个孩子正有模有样的跟着老师学习唱歌。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看到记者进门不仅不认生,还整齐地说出:“叔叔阿姨好”。其中一个孩子还冲上来抱住了记者,很是亲热。 但是,仔细观察,记者发现这些孩子与正常的孩子有所区别。 浙江省杭州市福利院副院长李燕华告诉记者,儿童院内99%都为残疾儿童,且这些被父母遗弃的孤残儿童数量正逐年攀升。 李燕华告诉记者,福利院最多可容纳500名儿童,但是孤残儿童人数,从2008年的289人已增长到2012年的427名。与此同时,今年,该院仅有16名满16周岁的孤残儿童被送至社会福利院。 显而易见,不断增长的孤残儿童数量与福利院的承受能力,逐渐产生矛盾。 因此,浙江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以孤残儿童康复治疗、特殊教育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儿童福利机构。该省政府办公厅还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如对非营利性组织资格的残疾儿童康复特教服务机构取得,享受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优惠等政策。
机构抚养着力突破棘手难题 孤残儿童福利问题并不仅存于浙江。 曾担任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的王振耀就曾表示,中国的孤残弃儿童面临的是“三无”情况:没有专业的儿童福利法,没有专门的儿童福利专业化人才,没有普及的儿童设施规划。 尽管“三无”现象存在,但社会福利机构依旧可以为这些孤残儿童撑起一片天。 浙江省民政厅儿童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陈小德表示,孤残儿童的基本日常生活料理,均由当地财政安排专项生活补助。其中,福利机构养育的孤残儿童每月享受不低于1000元生活补助;社会散居孤残儿童每月享受不低于600元的生活补助。 “这些费用解决日常吃穿基本不成问题。”陈小德告诉记者,现阶段,民政部门更多思考的是不断探索孤残儿童的教育、医疗、康复、特教、培训等问题,希望逐步完善儿童福利体系。 记者了解到,在对孤残儿童的教育问题上,民政部门会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予以安排。智力正常的儿童会安排到当地随班就读;患有重度残疾的儿童,则在福利机构中特殊教育班上学。教育经费大部分由政府“买单”,少部分则来源于社会募捐。 浙江省杭州市儿童福利院的新苗学校,就是一所在儿童福利机构内创设为孤残儿童服务的特殊教育学校。 李燕华告诉记者,新苗学校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设立了不同的班级,包括职前部、义务教育部、学龄部和康复部。“根据每个孩子的特殊情况,给予不同的教学和康复方式,以适应孩子不同的需求。” 在医疗方面,浙江省民政厅为社会福利机构养育和社会散居的城镇孤残儿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社会散居的农村孤残儿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承担。与此同时,孤残儿童医疗费用先按规定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报销,不足部分在医疗救助资金中解决。 在今后,该省还将从源头上健全儿童福利政策,完善孤残儿童福利体系的同时,继续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立足抓好县一级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工作。
回归家庭寄养收养开辟新途径 固然有较为健全的“兜底”机制,但是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更需要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认为,从孩子的成长来看,让孤残儿童在家庭环境下成长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陈小德同样认为:“儿童机构不是最好的养育方式,孤残儿童还是要回归家庭。” 记者从杭州儿童福利院了解到,该院通过家庭寄养的方式,更多的孩子能够回归家庭。孤残儿童成成就是其中一个幸运儿。 记者在该院的康复室看到,成成正拉着“奶奶”干如美,兴奋的展示着刚刚制作完成的贺卡。 干如美告诉记者,成成是在她家寄养的孩子,从孩子8个月大开始,就跟着她一起生活。“孩子特别聪明、懂事。但由于他腿部、手部先天性残障,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福利院的老师要照顾好几个孩子,无法专注于成成,为了让成成能得到更有效的康复训练,我就天天带着孩子来福利院,配合老师做好成成康复训练。” 如今,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干如美一直按照福利院康复老师为成成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每天为孩子做体能、牵伸等康复活动。如今,孩子手部、腿部功能也逐渐有了起色。 在与干如美的聊天中,记者了解到,她做家庭寄养已有8年多了,成成是她家寄养的第三个孩子。前两个孩子一个被美国家庭收养、一个被香港家庭收养。她还高兴的告诉记者,自己还有一个外孙和孙女,成成跟他们的关系特别好。 在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内,像邵成成这样因暂时无法被家庭收养的孤残儿童,越来越多的开始回归寄养家庭。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记者了解到,目前浙江省办理收养登记每年保持在4000件左右,涉外收养登记每年在100件左右。 由于国内家庭更倾向于收养身体健康的孩子,因此涉外收养成为了孤残孤残儿童回归家庭的另一条途径。 浙江省杭州儿童福利院的孩子胡天翔,就是这样的一名幸运儿,去年他成功被美国的一对夫妇所收养。 当时的胡天翔已患有先天的心脏病,病情严重且无法治愈。但这对美国夫妇却表示对这个孩子特别喜爱,仍愿意接受。 记者了解到,相关的收养程序并不复杂。 李燕华向记者介绍,浙江省内的各儿童福利机构将符合被收养的儿童信息上报浙江省民政厅,该省民政厅会将信息发布到中国儿童福利与收养中心的网站上。有意愿收养孤残儿童的国外家庭会通过相关的福利机构,寻找有缘的孤残儿童,办理收养相关手续后,就可将孩子领养回家。 通过这几年的涉外收养,李燕华欣喜的告诉记者,许多孩子都能很好的融入家庭,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每次看到孩子们寄来的照片,我就能切身感受到孩子的快乐。”李燕华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