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城镇化政策过去一直强调大力发展小城镇,限制大城市的人口增长。而现实结果却是许多中西部的小城镇建得很漂亮却无人去,而京、沪、广、深等大都市外来人口却愈来愈多,导致房价飚升,交通堵塞。其实这是错位的城镇化政策导致的结果。应该顺应现实中人口一直要往大中城市、超大城市流动的现象,充分挖掘这些大都市的发展潜力,让他们在这些城市安置下来。
未来中国的城镇化方向一大问题是究竟该不该继续发展大都市?不少人认为大都市都已出现城市病,没有潜力了,应该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实现人口的就地转移。其实这里存在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那就是就地转移能有就业机会吗?建一个小城镇很容易,但如果人要在小城镇生活,必须要有就业的机会。而就业机会的背后是产业机会。那些当年逃离京上广的人不少最后又逃了回来。原因是小城工作难找,就业机会有限,发展空间更有限。只有那些产业有竞争力的城镇才能有就业机会。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许多小城镇建大学的原因了。美国大学的竞争力全球第一,一个小城镇建一所大学,靠这个大学产业,这些小城镇就活了。我国大学都集中在大都市,大公司总部也都迁往大都市,大都市公共品服务什么都比小城镇好,却让小城镇去解决就地转移,与实际差别太大。 我国大都市真的是容量有限,没有发展空间了吗?我国大都市与日韩美相比还潜力无穷。其实我国目前几个大的都市圈生产极化作用不高,人口极化作用过低,潜力远没有发挥出来。与日、韩、美国等巨型都市圈相比,我国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的人口密度一直偏低。我国不应该对这些地区限制移民,而是应该再继续增加。有关数据显示:上海的人口密度也仅约为面积相同的日本相应地区人口密度的一半。我国东部一些核心发达区域占全国国土面积2.59%,集中了全国33.64%的GDP,但只拥有全国13.32%的人口。而美国制造业就业密度最高的14个州,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3%,而制造业就业人口却占全国的50%;日本的东京都、大阪府、神奈川县三个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仅1.75%,却生产了全国31.21%的GDP,拥有全国22.94%的人口。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英国人口密度比我国高。美国、印尼人口密度比我国低,但这些国家核心超大型城市圈人口集中度都高出我国约一倍以上,美国甚至比我国高出两倍。美国全国平均人口密度比我国低四倍多,但我国四个经济特区的人口密度,却比土地面积相当的纽约等都市区的人口密度低近一半。我国东部都市圈还有很大的吸纳人口的潜力与空间。 (郑风田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人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