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国内新闻 > >> 工人日报:至今无一个市长就毒雾锁城对公众...

工人日报:至今无一个市长就毒雾锁城对公众道歉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2-04 22:31:10
  终结雾霾锁城靠什么?

  环保部通报,1月30日全国灰霾面积有所扩大,达143万平方公里。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黄色和蓝色预警,北京也继续发布灰霾黄色预警,空气质量持续“严重污染”。

  但这个消息没有激起太多公众情绪的狂澜。他们似乎在抱怨之余,开始接受北京毒雾锁城。毕竟,仅仅两周前,他们接受了一次更严重的洗礼。

  自前年秋天美国使馆安装PM2.5检测装置事件以来,我国已有74个城市发布了PM2.5指数。目前,这些我们自主安装的检测装置一再地显示:多地空气显示“重度污染”,部分突破测量上限。

  在一月中旬最严重的一次雾霭侵袭中,北京PM2.5接近1000,达极重度空气污染,超国际标准近100倍,国标30多倍。

  面对此情此景,我想起了多年前流传于沙尘暴时期的一句戏谑:我们每天呼吸着浑浊的空气,呼出着清新的二氧化碳。

  当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练就一代人无比强悍的肠胃之后,您也许还得拥有和吸尘器媲美的肺。看着让人痛不欲生的PM2.5数据屡创新高,一些专家觉得即使这些装置爆表,责任也在于老天爷。

  专家解释说,因近期大气层结稳定,近地层空气湿度大,地面气压场弱,风力小,夜间气温低,导致大雾出现。由于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既无垂直运动,亦无水平流动,致使空气中的污染物无法扩散,导致霾产生。武汉进入新年后的第五个重度污染日后,该市环保局相关人士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武汉空气污染加剧了。”据介绍,今年的数据如此难看,与新实施的空气质量标准有关。新标准纳入了PM2.5等污染物的监测数据,更为严格。

  这些熟悉的辩解在传递如下潜台词:不是我们无能,是老天爷太坏。类似声音在北京遭受暴雨袭击、南方经历冻雨灾害时都听到过,也只有这样,才不会给各级领导添堵。但他们必须意识到:不管多为领导着想,毒气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您是显贵抑或贫民。

  遥想童年时司空见惯的蓝天白云,有必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同一个苍天,却塑造了不同的世界?

  据测算,在北京,机动车尾气占了PM2.5排放量1/3。以目前使用最多的92号汽油为例,汽车发动机每燃烧1千克汽油,排出200克左右一氧化碳、8克左右碳氢化合物、20克左右氧化氮等污染物。在严格的汽车限购令下,每年北京私人汽车拥有量还在上升,庞大的公车队伍仍如脱缰野马般奔驰。

  还有22%PM2.5污染源来自工业。工业生产不仅直接地向环境排放粉尘、烟尘、二氧化硫等一次污染物,而且排放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化学反应,产生PM2.5等二次污染物。

  此外,北京冬季供暖严重依赖燃煤,温暖的代价就是空气质量的恶化。燃烧1吨标准煤将产生二氧化碳2.62吨、二氧化硫8.5公斤、氮氧化物7.4公斤。

  必须承认,这些年北京为了治理环境污染,政府一直在做艰苦的努力,包括安装了数据难看但更真实反映空气质量的PM2.5检测装置,努力将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搬出城区甚至直接迁往外地;此外,2011~2015年期间北京市将重点采取五大举措,控制大气污染,实施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改造,将城六区建设为基本无燃煤区。

  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加上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激增尤其是机动车数量的飙升,治理的成果往往被新的污染源冲抵殆尽。而如此痛苦的博弈在中国的城市每天都在上演。

  如果没有新的政绩考核体系支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升级的顺利推进,低碳绿色的发展往往在一些地区彻底沦为动听的口号。最终每一个居民都为此支付昂贵的账单。

  自2008年起的连续5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比中,经济最发达的“北上广”无一次名列前茅。2012年度《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关于社会安全感调查显示,从未上过榜的环境一下成了继食品之后人们认为最不安全的,超过医疗、交通、劳动、人身和财产安全。

  相对于公众对绿色生活的诉求,各地政府发展思路和模式的转变显得严重滞后,于是在环境危机袭来,只能采取临时性救急措施。在雾霭袭击下,根据《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1月28日晚间,北京再度采取强制性减排措施: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将带头停驶公务用车30%。但经过第一天的监控,共有875辆公务车违反停驶规定出行。

  这个事实令人忧虑。而且我们相信:雾霾被吹散,这些恐怖的污染源会重新上路,等待下一次毒气锁城。

  因此,比运动式救急方案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真正转变发展思路,将为公众营造绿色低碳生活当成信仰,形成刚性制度,全面纳入政绩考核,完善相关问责体系。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一个污染城市的市长就此对公众道歉。

  而对于追求富足物质生活的公众而言,也应更多地以公民的姿态登场,培育简约节能的生活方式,为碧水蓝天、空气清新的城市添砖加瓦。哪怕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度电。

  否则,毒雾锁城会成为中国大都市的常态,而公众无路可逃。(石述思)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