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国内新闻 > >> 供应链体系建设之战打响 内陆城市枢纽功能...

供应链体系建设之战打响 内陆城市枢纽功能或超车沿海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7-07-05 09:41:47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 杨弃非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文多
  7月2日,记者从在成都召开的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获悉,新一批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将获批开展。这将是中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又一批基于物流业发展的试点。
  供应链体系建设,对企业、消费者来说,预示着中国物流业将迎来提档升级。而对内陆城市的意义,按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所说,则是“内陆城市将由此站上枢纽建设的前线”。
  此前,交通成为制约内陆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如按汪鸣所说,供应链体系建设无疑对我国众多内陆城市而言,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将倒逼城市形成新的枢纽。”
  可想而知,内陆枢纽争夺战即将在我国众多城市中一触即发。记者注意到,在“一带一路”下由内陆城市跃升为开放前沿的成都,就已经开始使出构建“城市供应链”的先招。根据最新规划,成都将发展“自贸区供应链”,带动产业链重构和价值链提升。
  物流业的升级 供应链体系建设将在多地试点
  根据商务部前部长高虎城介绍,2016年,中国全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4.8%。《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一数值自2013年起已实现连续4年下降。
  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但行业即将发生变局的论断已在业内呼之欲出。在6月28日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物流节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就指出,中国物流业正位于转型的路口,探索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正是当务之急。
  她举例说道:“例如,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高速铁路、航空航天技术、智能交通为代表的新一代交通技术,以及以新能源为代表的能源技术的高速发展,都将深刻改变物流行业的发展。”
  事实上,在当天的活动中,“智慧物流”“冷链物流”等物流与前沿科技结合的新业态,成为包括传化、京东、圆通在内的1000余家物流企业现场热议的焦点。
  中国物流业的版图正在发生松动,而来自顶层的推动力早已历经多轮更新迭代。以在全国推行的物流业试点为例,从2012、2013年多个城市获批共同配送试点城市,到2015年以来的三批物流标准化试点,再到即将出台的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一条以互联网+推动物流提质增效的发展轨迹浮出水面。
  而我们要谈论的供应链体系建设,按照业内人士的观点,正是物流标准化试点的升级版,包括成都在内的西部内陆城市也首次名列其中。据介绍,这实际上是中国将物流业提升至供应链发展的阶段,并以此建立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流合一”的发展模式。
  供应链企业,也正在享受着这一时代的利好。DHL Supply Chain(供应链)中国西部区运营经理房丹介绍,2012年就已在成都开展业务的DHL供应链,如今在中国内陆地区正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我们在武汉、重庆等城市的首个自有仓库已进入筹建阶段,而在成都自有仓库的仓储范围也正扩大至冷链……”
  “枢纽”的争夺 抢占先机者可拔得头筹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如今全球供应链已占全球贸易的80%。其中包括约12万亿美元的中间产品和服务贸易。而据英国市场调查机构马基特公司于今年2月发布的报告,中国已跃居“全球供应链中心”。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新一轮要素资源整合,正在中国的城市间循序展开。
  在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看来,推动供应链这种“四流合一”的发展模式,绝不仅将改善城市的物流环境。“通过平台的构建,汇聚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将倒逼城市形成新的枢纽。”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与从前以交通通道形成枢纽的模式恰好相反。”
  在他看来,得益于此,一度受制于高昂运输成本的内陆城市将登上全国性枢纽的“候选名单”。
  事实上,打造枢纽城市的目标几乎从未“缺席”内陆主要城市的发展规划。记者梳理发现,成都-重庆、西安、武汉、郑州等都被《“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但这些城市的物流成本和沿海城市相比,仍有优化空间。
  究其原因,成都口岸与物流办主任陈仲维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直言不讳,“中国经济此前主要是外向型发展,内陆城市的发展大多需要依靠经由沿海城市出口,交通就成了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低廉的环境成本对企业的集聚优势也由此被削弱。”
  而汪鸣则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让要素得以向内陆城市加速聚集,交通的掣肘大幅削弱。若抓住机遇,内陆城市在枢纽功能发展上,有机会在未来10年到30年时间内赶超沿海城市。
  各大内陆城市也已经引起重视。以成都为例,在7月2日于成都召开的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成都已迈出第一步。在会上,成都不仅提出将大力发展供应链提升至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度,其“供应链先行”的理念,更被业内称为“罕见”。
  “这是成都难能可贵的机会。”会议现场,陈仲维谈道:“内陆城市都可能由此获得利好。谁抢占了先机,谁就能够在这一轮战争中拔得头筹。因此,我们希望能够从城市的角度进行供应链的构建,推进资源的加速聚集整合。”他向记者补充道。
  成都案例 欲引进千家企业带动万亿新增进出口额
  随着中国站上经济发展的新方位,内陆的发展愈加成为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关键。如何发挥内陆的优势,考验着每一个内陆城市。
  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挂牌满三个月之际,成都将改革创新的领域进一步扩展。记者注意到,成都勾勒出构建“自贸区供应链”的蓝图,志在提升基于供应链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环境。
  “自贸区在通道、口岸、枢纽和物流、贸易、金融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其实质是推进自贸区供应链的改革创新。”陈仲维说,“发展自贸区供应链,实际上是成都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基于此,成都以发展供应链进一步吸引企业集聚,扩大双向开放,推动其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思路也清晰可见。
  “通过补贴的方式吸引企业落户是许多城市的做法,但这种方式不可持续。发展自贸区供应链,实际上就是通过自贸区的体制机制改革机遇,从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大幅降低成本。这绝不只是物流成本的降低,由此,我们可以有条件逐步减少补贴,并以此使"一带一路"的红利得以长效地释放。”陈仲维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道。
  成都的目标是,通过搭建“亚蓉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吸引核心制造业供应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聚集,通过引进上千家供应链服务企业,撬动中小企业这一片“蓝海”的发展,以此在5年内带动上万亿新增进出口贸易额。而根据最新发布的成都市产业白皮书,成都期望到2022年实现物流增加值在GDP占比达8.2%。
  供应链管理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弗曾在20年前预言,“未来的竞争不是个体或组织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希望,能够以供应链思想代替此前以项目促发展的模式,通过供应链带来的成本优势为成都各大产业完善生态圈,使成都产业发展不断走上潮头。”
相关热词搜索: 枢纽供应链体系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