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初“权威人士”再谈当前经济并重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后,供给侧改革又掀起了一轮讨论的高潮。在29日举办的2016
金融街(
000402,
股吧)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吴敬琏和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吴晓灵一致谈到要用市场化的手段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法健全破产制度,实现企业的市场化出清。
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和应对经济增速的换挡,理论上主要从两个角度寻找对策,一个是供给方,一个则是需求方。吴敬琏认为,从供给方来说,中国经济进入下行通道的根本原因,在于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下降,过去帮助效率提高的因素正在消退。如过去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拉动效率提高,但这一情况在进入本世纪后就在逐渐弱化;此外,当中国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小后,再简单依靠引进外来技术提高效率的空间也在收窄。
吴敬琏称,供给方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力、投资和效率。其中,中国的劳动力资源正因人口红利的衰退而逐渐减少,过去几十年的投资拉动所造成的过度投资已酝酿着系统性风险,因此,劳动力和投资都是我国再无法长期依靠的经济增长动力,要扭转目前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就要靠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这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所在。
供给效率的下降本质上是资源错配的问题,导致结构扭曲,因此,在吴敬琏看来,优化结构是提高供给效率很重要的途径,而优化结构本身也有两种实现路径:一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思路,由政府进行资源的再配置,通过政府补贴和优惠政策来发展政府制定的产业和企业。
另一种实现路径则是依靠市场力量进行结构性改革,因为市场可以有效配置资源,可以形成金融的激励机制,激励人们的创业和创新。因此,吴敬琏称,目前我国要进行的结构性改革就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不要像过去一样“包办一切”。
“三去一降一补”是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去产能、出清“僵尸企业”就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既然结构性改革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于淘汰“僵尸企业”更是要走依法破产道路,实现市场化出清。吴晓灵就表示,简政放权的商事改革与清除“僵尸企业”是促进企业新陈代谢的政策措施,而这些措施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
吴晓灵认为,要实现僵尸企业的市场出清,就要健全现行的企业破产制度,并完善破产
法律体系的各项配套措施。具体来说就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按照商业化原则来判断企业是否有生存能力,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创造相关利益方谈判的必要条件,设立谈判的协调机制,而不是具体决定重组和谈判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