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作为第四届非遗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全国首个篆刻艺术双年展:“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2013中国篆刻艺术名家邀请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展。中国金石篆刻艺术研究史上最悠久、影响最大的学术团体西泠印社专门出版了双年展《作品集》。而最让人兴奋的,无疑是全国首个篆刻双年展宣布永久落户成都。
印章发源地,收获最重一枚“篆刻”
作为全国首个篆刻艺术双年展,此次邀请展共展出国内105位篆刻艺术名家创作的篆刻印屏作品102幅、篆刻原石作品102方和书法题贺作品3件,共计200余件,代表着中国篆刻的最高水准。
参与此次展出的105名艺术家中,年龄最大的92岁,年龄最小的35岁,其中102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流派广泛多样,风格迥异,可谓是一次中国篆刻艺术盛会。
展览上,除了实物作品,现场大屏幕上还播放着有关中国篆刻艺术的宣传视频,向观众介绍着篆刻艺术的历史。在这些形式种类丰富的篆刻作品中,中国当代著名篆刻艺术家韩天衡的一方作品尤为突出,这枚刻着“印道”的印章,是他专门为此次邀请展所创作。
成都收获的不单是一枚印章,此次双年展不仅开了篆刻艺术展览的先河,同时还将作为一个艺术双年展品牌永久落户成都,每两年举办一次。原来,四川及成都地区自古即为中国印章艺术发源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巴蜀图语铜印在中国印章历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印章艺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融入非遗节,古老艺术开拓多元发展
站在展览大厅,中国篆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骆芃芃感触颇深:“我看到篆刻前面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前缀,感到非常欣慰。”
中国篆刻艺术是以印章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独特镌刻艺术,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2008年,中国篆刻艺术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骆芃芃正是申报团队的一员。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篆刻艺术被审议通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对于这项非遗,骆芃芃充满信心:“中国篆刻艺术不是濒危类,从业人士还是有很多,很多年轻人也很喜欢篆刻。”骆芃芃表示,目前,他们也在努力寻找和培养传承人,篆刻需要融入生活,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以后还要多办一些大型展览。骆芃芃说:“除了单纯的篆刻展览,双年展已经成为成都非遗节的一部分,开拓了多元化艺术展的形式。他认为,不单纯是篆刻展览,要往多元化方向发展,让古老艺术与文化工具、现实生活相结合,让非专业人员能够欣赏。(记者 张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