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四川新闻 > >> 攀枝花强化“四种理念”加快建设幸福仁和

攀枝花强化“四种理念”加快建设幸福仁和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四川经济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2-08-08 14:49:43

  7月18日至20日,参加全省深入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工作会议,学习了成都、自贡、泸州的成功经验,我把它总结为“五个坚持”,即坚持规划引领,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产城互动,坚持城乡一体化,坚持以人为本。这三个市对城市、产业、布局、交通、公共服务等都进行了全域规划,实行了全程管理,不仅在推进工作体制方面有所创新,而且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核心问题上找到了突破口,在推进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上找到了新路径,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方面做到了空间上产城一体,时间上同步演进,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这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仁和区学习和借鉴。

  2011年,仁和的城镇化率达43.6%,工业化率达76.2%,在全省排名位居前列,已经进入城乡发展整体协调阶段。但和成都、自贡、泸州三个市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差距,全区上下要把思想统一到省委、市委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战略上来,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项目推进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全区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理念

  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科学规划是抓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仁和区坚持“全域仁和、城乡一体”理念,进一步编制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的纵横衔接,加快构建统筹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体系,形成富有前瞻性的发展蓝图,使规划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权威性和预见性,做到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相融,着力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工业园区向城镇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经济规模效应,推动“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

  强化产业兴区理念

  聚集发展的支撑力量

  产业是统筹城乡、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仁和区强化建设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一是“五个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加速走“产城相融、绿色低碳、高端切入”的创新之路,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大力推进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百亿工业园区;加速发展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钒钛耐磨铸件等优势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一批百亿企业;加速培育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等一批新兴产业,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加速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重点成果转化落地并产业化,把企业创造出的专利产品争创为名牌产品,不断增强主导产业市场竞争力;加速机械制造业集群、钢铁延展加工业集群、钒钛耐磨铸件产业集群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力争到2015年,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钒钛耐磨铸件等核心产业产值达到250亿元以上。二是“四个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两化”互动的带动效应,加快推进总发综合型物流园区、汽车服务中心和医药物流中心建设,培养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攀枝花银泰城市综合体建设,形成城区新的商业业态,构建区域性中央商务区;加快完善城乡市场体系,鼓励零售企业向农村居住点延伸,促进农村居民就地消费,努力打造专业市场与连锁超市相结合的现代流通体系;加快以普达国际阳光康养度假区为重点的旅游景区建设,努力成为国内新兴的国际阳光康养度假区。三是“三个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优质化产品的方向,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高起点、高效益的特色农副产品基地和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实现主导产业和农副产品转化增值的新突破;以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稳步推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加快推进农业基地和农业园区建设;按照“道路标美化、产业特色化、房屋标准化、庭院优美化、服务城镇化”的要求和“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相对集中、宜居宜业”的总体原则,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区农业五大主导产业全面建成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低山河谷地区基本建成新农村。

  强化产城互动理念

  注重发展的协调联动

  坚持以城带乡、产城共建、功能分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两化”互动、产城一体的城镇发展新形态。以拓展城市空间为主,有序改造旧城为辅,加快城市拓展区建设,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河流域城区段河道整治等工程,提升城市整体品质和综合承载能力,努力打造富有独特魅力、宜居宜业宜商的攀枝花生态宜居中心。进一步抓好花城新区重点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重点抓好失地农民安置工作,推动企业入园、农民工进城、非城市居民落户,采取留地生活安置、社保安置等多种安置方式,做到失地农民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积极推动仁和城区与花城新区联动协调发展。以中心城区为中心,以中心城镇为纽带,引导乡镇发展与当地资源特征相符的特色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业镇、商贸镇、旅游镇。力争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城区规划控制面积达到2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4万人。

  强化城乡一体理念

  构建统筹的保障机制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原则,充分发挥城镇化一头连着工业化、一头连着农业现代化的双向带动和支撑服务作用,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三化”联动发展。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区域路网建设,努力形成“高等级路进区、水泥路进乡、沙石路进村、机耕路进田”的交通网络;坚持“全域灌溉”理念,加快饮水工程和水源工程建设,认真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项目。大力推进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有效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形成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按照“城乡一体化,农村社区化”总体方针,创新城镇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全面提高城镇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培训,提升各级干部对总体战略的理解力和贯彻执行力,使这项重大决策部署成为我区的自觉行动和创新实践。

  发展思路

  四大战略

  ●稳煤兴工调结构●城乡统筹促繁荣

  ●文明生态宜人居●平安和谐建小康

  四个翻番

  ●国内生产总值(GDP)翻番: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14.87%以上,比十一五末的100亿元翻一番;

  ●地方财政收入翻番:突破14.06亿元,比十一五末的7.03亿元翻一番;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翻番:突破608亿元,比十一五的304亿元翻一番;

  ●居民收入翻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3万元以上,居民收入实现翻番。

  三个打造

  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

  ●打造攀枝花区域交通枢纽;

  ●打造川滇交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攀枝花生态宜居中心;

  ●打造攀枝花新型机械制造加工基地、西部阳光康养休闲度假基地、四川特色农产品基地。

  发展路径

  工业·

  推进“一区五园”建设,提升工业产业层次,以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为承载平台,发展机械制造加工、钒钛耐磨铸件、非金属矿开发、煤炭资源综合开发、新兴能源等产业,打造攀枝花新型机械制造加工基地。

  农业·

  围绕果、畜、烟、菜、粮五大特色农业产业方向,发展特、精、优、生态农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农业品牌培育力度,发展农村专合组织,建立新型农业服务平台,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打造四川特色农产品基地。

  城市·

  坚持区域协调、合理布局的原则,推进“北联南扩”建设,以“一河两区”(大河,干坝塘片区、岩神山莲花村片区)城市建设为重点,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全面经营管理好城市,主动融入攀枝花核心区建设,打造攀枝花生态宜居中心。

  三产·

  以阳光、康养、度假、休闲为重点,积极打造普达国际阳光康养度假区、川滇民族风情游、农业生态观光游等特色旅游;以攀枝花城市核心区南移和“两高两铁”建设为契机,打造“一中心(仁和城区中心)、两商圈(总发综合物流园区、金江生产物流园区)、三商带(五十一商业带、仁和城区商业带、金江和总发商业带)多商街”的商贸功能区,打造川滇交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文化·

  以中国苴却砚之乡、四川省文艺创作基地为载体,立足本土文化特色,打造仁和文化品牌,繁荣群众文化、开展文艺创作、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强化文化品牌的凝聚力,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相关热词搜索: 攀枝花强化四种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