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8)日,许多市民打进成都商报热线,呼吁不要燃放烟花爆竹。对此有律师表示,相关法规或可按实际情况修订,“禁燃”烟花爆竹,这样相关部门管理起来就具备了合理性和正当性。
市民叫苦
患上鞭炮恐惧症 举家出逃
今天就是除夕了,在外的游子终于归家。但家住李家沱附近的马女士一家却开始了一场“逃离成都主城区”之旅。今天早上,一家人将拎上包裹,塞满饼干、话梅、瓜子、花生等年货,坐着动车向青城山进发。56岁的马女士无奈地说:“我有鞭炮恐惧症,最怕除夕晚上,所以一定要出门躲过去。”
原来,两年前的除夕,零点钟声敲过,马女士跟孩子一起下楼放鞭炮,由于离得太近吸入了大量烟尘,原本心脏就不好的她忽然感到喘不过气,便赶紧回家打开窗户透气。没成想,满天烟尘扑面而来,但轰隆隆的鞭炮声依旧不绝于耳。从那以后,马女士出门看到放炮的小孩都要绕着走,“恨不得戴个头盔”。
64岁的钟女士也对鞭炮“心有余悸”。她住的是老小区,阳台上没安防护栏,邻里都喜欢把废旧报纸和干拖布放在那里。一年除夕,一颗魔术弹降落在钟女士家的阳台,火星直接将拖布烧燃,钟女士一家赶紧端水一阵浇,才避免了一场大火。
呼吁立法
支持“禁燃” 可代以电子烟花
为此,多位市民呼吁,成都应尽快出台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法律法规,尤其是中心城区。
钟女士说,只要允许燃放鞭炮,就难免发生意外伤害,而且会产生一大堆垃圾,这会给医护人员和清洁工增加很多额外负担。对于目前除夕通宵可放鞭炮的规定,钟女士表示,虽然大部分人在放假,但医生、警察、环卫工、公交司机等第二天还要早起上班,“如果通宵制造噪音,有没有考虑过这部分人的感受呢”?
公交司机李师傅很赞同钟女士的看法。除夕晚上,李师傅总是刚睡着一会儿,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吵醒了。第二天脑壳很昏,眼睛也是肿的,“我是一个司机,行车安全关系千万家,所以我希望不要放鞭炮”。
李师傅还建议,希望传统烟花爆竹生产厂家转向生产环保电子烟花。他说,在城里用电子烟花,既有传统年味,又不影响城市环境。市民徐先生也表示,“这种方式清洁、绿色,更时尚”。
市民杨女士说,烟花爆竹在生产、运输、燃放各个环节都有危险存在,一出意外就是“血的教训”,实在划不来。单靠市民的“自觉性”不放烟花,显然不现实,相关部门监管起来也非常困难,所以应该出台“禁燃”法规。
律师说法
可修订相关法规 便于管理
成都科技大学环保科技研究所工作人员赖升勇说,除了安全隐患,燃放爆竹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存在再次引爆危险,需统一集中处理,“人力、财力耗费巨大”。此外,爆竹在引爆瞬间产生的噪声一般都在100分贝以上,已经超过人体正常生活所能承受的限度,对耳膜、心脏都会有损害。
赖升勇建议,可以在三环外划一块指定区域燃放鞭炮。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成都的人口和楼房密集度越来越高,已经不适合“随心所欲”地放炮了,“所以最理想的情况是禁止”。
面对市民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呼吁,四川金契律师事务所阮勇国律师认为,相比贴春联、写福字、包饺子等传统过年形式,烟花爆竹的文化价值和可传承性不高,现在庆祝节日、表达情感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烟花爆竹是可以被替代的。而且对于大城市中心城区来讲,人员和财产都非常密集,不适合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他表示,现在,烟花爆竹带来的噪声、烟尘,很多市民都有切身感受。既然民间已经有了这种呼吁,相关法规可以与时俱进地进行修订,这样相关政府部门管理起来就具备了合理性和正当性。(记者 余文龙 江浪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