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3日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四川省首部辐射安全领域地方标准《核技术利用废放射源、放射性废物收贮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于日前正式发布,将于4月19日起施行。该《准则》由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牵头制定,它的出台标志着全省核技术利用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据了解,四川省作为核技术应用大省,因送贮单位缺乏技术标准指导,在收贮工作中面临包装不规范、剂量超标等环境风险隐患。《准则》通过制定差异化管理措施、明确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贮存期限等11章61条具体规范,构建起覆盖分类、整备、运输到处置的全流程标准体系,为核技术利用单位依法依规处置废放射源、放射性废物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环境安全防患于未然。
在技术标准引领产业升级方面,《准则》通过构建精准化收贮技术体系,预计全省每年可规范收贮废放射源200余枚、放射性废物数百公斤,不仅将大幅度降低辐射事故风险发生率,更将为四川核技术产业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作为四川省首个收贮地方标准,将为西部核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有助于构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安全处置”的完整产业链,有效提升四川在全国核技术应用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同时,为保障《准则》执行,四川将建立“三维实施体系”,包括充分借助国家生态环境(核与辐射)科普基地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全方位的宣传活动;组建专家服务团,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辅导;通过规范城市放射性废物库管理,强化标准执行等。(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刘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