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9月,成都市工业投资增长50.9%,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2.4%,两项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11月6日下午,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组织召开了“进解优促”工作“处室(专班)+媒体+企业”媒体吹风会,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工业投资处副处长张晓莉在会上公布了以上数据。
“我们以项目促建为中心,努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推动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张晓莉表示,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深入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积极为项目建设疏通堵点、化解痛点、消除难点,取得一系列成效。
搭平台、解难题、讲政策:
全市亿元以上重大工信项目
完成投资1075.7亿元
据介绍,今年1-9月,全市528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完成投资1075.7亿元,已完成全年计划的98.9%,超序时进度23.9个百分点。其中,中兴通讯西南科创中心等99个项目开工建设,新都区航空零部件制造基地等74个项目竣工投产。
哪些做法促成了这些成绩的达成?张晓莉认为,首先是搭平台。她举例称,9月6日,成都市“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业竣工项目达产推进暨供需对接现场会在青白江区举行,参加推进会的重大工业竣工项目共49个,完成投资406.3亿元,2024年预计新增产值169.4亿元。
在活动现场,55户企业推荐工业产品60余种,14户企业现场签约,协议金额4.04亿元。
其次是解难题。张晓莉提到了今年双流区通威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智能生产研发基地项目遇到的情况。针对该项目建设需要配套220千伏外线,以保障项目按时投运的需求,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电力处、双流区专班会同双流区政府第一时间赶赴项目现场。在多方支持下,通威光伏产业项目220千伏线路一次性合闸成功,顺利带电投运,满足正式投产后最高24.4万千瓦的用电需求,目前通威已开展试生产。
“我们还及时为企业宣讲相关政策,开展相关培训。”张晓莉介绍,围绕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相关工作,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开展线上线下政策宣贯会、“云课堂”培训会等活动10余次,累计1万余户企业参加。今年1-9月,全市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677个,带动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2.4%。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投资就是抓未来。“接下来,我们将对标对表国家、省、市重大规划,聚焦19条重点产业链,全力策划支撑重点领域、引领重点产业、带动关键环节的重大项目,尽力摸清家底,持续做好项目策划储备,提升项目管理效率。”张晓莉说。
助力企业拓市场:
91家企业“出海”
揽金超70亿元
“我们梳理了一下,在所有的问题当中,企业关于市场拓展方面的诉求占比达到20%左右。”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产业协作处四级调研员韩传坤在会上表示。
实现销售增长、提升品牌影响力、创造新的商机……这些都是市场拓展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20%这一数据也直观体现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那么,有关部门在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方面采取了哪些行动?韩传坤对此进行了介绍。
品牌打造是第一步。韩传坤介绍,今年以来,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先后遴选两批次共191个成都工业精品,涵盖5大支柱产业、14条重点产业链、17个细分赛道,获奖产品企业包含5个制造业单项冠军以及41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专门召开成都工业精品发布会,向获评企业颁发铭牌,组织企业路演推介,帮助企业打造品牌,加强宣传推广。
构建多渠道对接机制也非常重要。“依托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我们开设了线上供需对接板块,上线超过2000家工业企业的供给、需求信息,累计超过13000条。”韩传坤介绍,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还会同成都市商务局等市级部门,印发了《“成都造”供需对接百日攻坚行动方案》等文件,加强相关服务。
会上,韩传坤介绍了一组数据:“4+19+23+X”。
其中,“4”是指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聚焦企业诉求最为突出的机电、汽车、医药、食品4大行业,策划了40场供需对接活动;“19”是指聚焦19条重点产业链,策划了39场专业性、精准性、细分赛道的供需对接活动;“23”是指23个区(市)县至少开展一场企业供需对接活动;“X”是指产业协会或联盟常态化开展企业供需对接活动,目前已举办49场,参与企业超2000家,发布需求清单超500亿元,达成意向订单超100亿元。
此外,韩传坤介绍,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着力构建“出川+出海”对接模式,共组织91家成都工业企业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9个国家开展“促交流、拓市场”活动,签订采购合同金额超70亿元。并且先后组织148家成都工业企业组团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拓市场供需对接会,25家成都企业与44家东部地区企业签约,意向合作金额超过46亿元。累计42家成都企业现场路演推介,吸引超过600家东部地区企业现场参会交流对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