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四川新闻 > >> 成都近期将启动人工智能等7个重点产业生态...

成都近期将启动人工智能等7个重点产业生态圈建设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四川企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8-05-04 09:14:30
 2017年,全市启动建设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等13个工业类市级重点产业生态圈

  13个产业生态圈完成投资1200亿元

  近期将启动人工智能、航空发动机等7个重点产业生态圈,全市工业类市级产业生态圈将达到20个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在经济、民生、国防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而成都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建设中也提到要将成都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那么,未来成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快发展?近日,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车轴、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曾九利,围绕《成都市工业空间布局规划》进行了权威解读。

  工业空间规模

  综合考量

  按照20%来统筹布局

  曾九利表示,工业空间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成都这样的特大中心城市,科学的空间规模和合理的产业布局,将为先进制造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统筹协调,推动我们的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迈进。她表示,“基于对成都城市的综合判断,成都工业空间布局规模在20%左右是科学合理的,我们也是按照这个比例来统筹全市工业空间布局的。”

  据车轴介绍,2017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增速比全省工业高0.5个百分点,比全市GDP高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4%,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软件名城,电子信息在国内产业版图处于第一方阵城市行列;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与国内发达地区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具备了高位起步,并跑、领跑的条件。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立足比较优势,服务国家战略,以高端化、绿色化、国际化为取向,选择与城市发展目标高度契合的产业为主攻方向,明确5大支柱产业、5大优势产业和一些未来产业,并分类支持发展。具体是: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支柱产业提升能级,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大力支持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优势产业领先发展、规模发展,加快形成经济增长的新支撑;紧盯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发展前沿,超前布局人工智能、精准医疗、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共同构成支撑有力、接力有序、梯度递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推动成都加速融入世界先进产业集群。

  工业空间增量

  中优区域缩减

  80%在“东进”“南拓”

  除了分析成都工业空间布局及产业体系外,据车轴介绍,本轮《成都市工业空间布局规划》的一大特色就是体现了差异化布局原则,秉承《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关于“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 五大主体功能区是未来城市发展主线的理念。

  按照成都“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城市格局,“东进”区域是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随着制造业重心东移,成都经开区、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简阳城区将是工业经济增量的主要承载区域和工业空间增量的主要拓展区域,重点发展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南拓”区域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经济。

  “西控”区域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绿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型转型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可循环的产业体系。

  “北改”区域依托国际铁路港,重点发展高端装备、轨道交通、新材料等适欧、适铁先进制造和物流商贸等外向型经济。

  “中优”区域一般性制造业逐步退出,支持总部经济和工业设计、人工智能、软件服务等发展。

  在曾九利看来,成都根据“东、南、西、北、中”各区域不同的发展取向和功能定位,结合各地比较优势,优化工业空间布局,全市共规划了20个工业园区、10个工业集中区,确定园区规模和主导产业,为城市和产业发展提供空间承载支撑。中优区域工业空间大幅缩减,西部区域严格控制新增规模,本轮工业空间增量的80%布局在东进和南拓区域。

  不难看出,成都工业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规划统筹联动,每一个园区主导产业明确,功能定位清晰,同一产业关联的各个园区以产业生态圈为联系,相互补充支撑。那么,如何围绕城市发展重点产业,聚集关联要素,统筹全市资源,推进产业发展?据车轴介绍,2017年,全市启动建设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等13个工业类市级重点产业生态圈,编制了《成都市工业类产业生态圈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和《产业生态圈建设指引》,指导相关产业聚集产业关联要素,统筹资源配置,加快集群发展,去年13个产业生态圈完成投资1200亿元。“近期我们还将启动人工智能、航空发动机等7个重点产业生态圈,全市工业类市级产业生态圈将达到20个,这些都是瞄准国际国内发展重点,体现成都比较优势,可望形成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产业领域。”

  此外,车轴表示,成都制造业未来发展之路必须是一条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产业选择上要绿色化。选择重点发展的产业既突出高端高效,又充分考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在生产工艺上要绿色化。加快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严格环境排放控制,对西控、北改等重点区域实施成渝经济区特别排放限值,倒逼企业绿色化转型升级。成都晚报记者 胡科

科学的空间规模

  合理的产业布局

  成都工业空间布局

  规模在20%左右

  推动成都发展

  国家中心城市

  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

  重点支持

  五大支柱产业

  提升能级

  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

  装备制造、生物医药

  大力支持

  五大优势产业

  领先发展、规模发展

  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

  新材料、新能源

  紧盯

  新一轮科技产业

  变革发展前沿

  人工智能、精准医疗、虚拟现实

  “东进”区域

  工业空间增量80%

  布局两个区域

  重点发展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南拓”区域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经济

  “西控”区域

  严格控制新增规模

  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绿色产业

  “北改”区域

  重点发展高端装备、轨道交通、新材料等适欧、适铁先进制造和物流商贸等外向型经济

  “中优”区域

  工业空间大幅缩减

  一般性制造业逐步退出,支持总部经济和工业设计、人工智能、软件服务等发展

  2017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增速比全省工业高0.5个百分点,比全市GDP高0.9个百分点

  原标题:工业空间增量 80%在东进南拓区域

相关热词搜索: 人工智能成都生态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