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微信用户已然突破三亿。面对这个巨大的市场,以及收费的诱惑和压力,相关企业究竟能撑到何时?微信的免费时代就要结束了吗?收费后用户还会买账吗?
“我爸爸快80岁了,我女儿才5岁,他们都常用微信与我交流。”北京市某互联网公司的赵达俊经常出差,自从用了微信,他每月的手机资费降了近三成。
据腾讯公司统计,截至今年1月份,微信用户数已突破3亿户。微信不仅对短信、彩信形成替代效应,而且分流了手机的传统语音业务。
微信冲击短信业务
腾讯公司推出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在去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由于具备互联网“免费”和便捷的基因,使得出生不到两年的微信迅速壮大。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此前曾表示过,“三家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仅仅是量的变化;而来自互联网的竞争,有可能引起质的变化。”
中国移动安徽公司董事长郑杰对记者说:“微信已经对运营商的传统语音、短信业务产生了冲击。”说这话时,他用手比作刀,在脖子上轻轻划过。可见,电信运营商已明显感觉到来自腾讯的竞争压力。
今年1月至2月,全国短信业务量达1576.1亿条,同比增长0.7%,而2012年同期的增长为7.6%。由此可见,作为移动互联网的新应用,微信对短信的替代效应十分明显。
竞争也表现为网络资源的冲击。微信占用了大量的信令通道。信令通道类似于公路上的应急通道,当QQ、微信等在网络上占用信令通道过多时,网络超负载及瘫痪的几率就会明显增大。
“微信的业务机制要求其频繁发出信令、重置链接,会占用大量信令通道,而且其好友状态更新、群消息、多人通话等行为也会消耗大量网络资源。当用户达到一定数量级时,就会造成网络拥塞,影响到其他用户的正常通信。”一位运营商内部人士透露,微信应用虽然只占用了不到10%的移动网络流量,但是却消耗了60%的信令资源。
对此,腾讯公司董事长马化腾表示,微信对信令的占用更多的是在传统的2G、2.5G网络上,3G网络应该游刃有余。
而中国移动研究员院长黄晓庆则认为,2G和3G的网络都不是为永远在线这样的业务设计的。不过,4G网络已经考虑了这类业务,可以实现很好的支持。
微信收费用户埋单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许多消费者把微信收费等同于用户付费,并表示如果使用微信除了每月要支付流量费外,还要额外付费,就会转为其他免费社交工具产品,比如米聊、陌陌等。
其实,目前热议的“微信收费”并不是指运营商向微信用户收费,而是运营商对微信所占用的网络资源进行收费,收费的对象是OTT(利用运营商的宽带网发展自己业务)服务商而不是微信用户。
工信部部长苗圩日前在第二届岭南论坛表示,工信部正在协调运营商微信收费一事,监管部门会站在用户角度,微信有收费的可能,但不会大幅收费。
苗圩说,之前微信并不是不收费,而是只收流量费。现在通信运营商表示,维护这么大的一个网络,要投资还要运营,除了流量以外还应该有其他方面的收费,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绝不能依靠垄断地位,卡死像腾讯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企业。
尽管如此,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总编辑窦含章认为,一旦微信被收费,最终埋单的一定是网民。为微信贴钱,腾讯贴不起,最终会将收费转嫁给消费者。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表示,互联网企业提供微信是有成本的,包括开发成本、维护成本;运营企业提供网络,有网络建设成本和网络维护成本,所以,微信收费还是有依据的。但目前不应强推微信收费,而应逐步研究一些付费业务,慢慢地把它培植成一种商业模式逐步推开,特别是尊重消费者的选择。
谁是收费的赢家?
对于微信是实行收费还是免费模式,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近日表示,今天的免费是为了明天的收费。创新的商业模式促进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共同探索。
马化腾表示,微信其实是一个新生事物,会演变到什么程度以及会产生什么问题,仍在摸索中。随着产品越做越好,微信给运营商带来的流量增长可能是数倍,甚至是数十倍的。
“未来,运营商和OTT公司不会发展成‘水火’关系。”常小兵表示,期盼能发展成“鱼水”关系,大家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繁荣。
对此,马化腾表示赞同,他说,用“鱼水”、“水乳交融”描述两者关系更为恰当,他认为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不过,常小兵认为,企业和行业要可持续发展,违背经济规律做事都是难以长远的,不管用何种创新模式,基本的经济规律在创新当中仍然有效。
什么是信令?
信令是什么?专家表示,通俗地说,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上网所传输的声音、文字,或者是视频,都会经过转换以比特的方式在移动网络上传输。但是这些传递的信息需要一个“带路人”,将信息安全、可靠、高效地传送到目的地,这个“带路人”就是信令,也被称为“心跳信号”。
信令在专用信道上传输,控制网络上海量级的信息沿着各自正确的路径,到达正确的地方。然而,由于无线资源的有限性,可容纳信令的信道资源也是有限的。因此,一般情况下,当信令指明“正确道路”,信息已沿着正确道路传输后,信令就不再占用信道资源。但是,微信等业务,为了保持永远在线,会频繁发送信令,这样“六车道”的信道就被OTT业务“频繁喊话”的信令挤占了4车道,指引语音、短信以及其他数据业务的“带路人”都拥堵在剩下的两个车道上,从而导致网络连接无法建立,引发网络拥堵。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