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虚拟运营商已不是陌生名词,国际上,不少国家虚拟运营商已经在合法经营,中国电信业运营权限一直没有开放。本周,有消息称工信部将开放民营企业进入电信行业,电信行业虚拟运营商已经不再遥远。而虚拟运营商将对传统运营商带来的巨大冲击不言而喻。
呼之欲出:虚拟运营商牌照并非空穴来风
近日,工信部通信发展公司消息透露,民营企业进入电信业试点将列入明年工作重点,将尽快出台移动通信转售和接入网业务试点方案。由此引发业内讨论,一方认为工信部将发虚拟运营商牌照一事已是板上钉钉、大势所趋,另一方认为,上述观点有些许妄加揣测因素在内。
实际上,工信部可能发放虚拟运营商牌照一事并非空穴来风。
工信部早已对运营商权利开放方面有所关注,虽未获得正式认可,虚拟运营商早已是事实上的存在。而据了解,早在2005年,相关监管部门就曾考虑过开放虚拟运营商,后来却不了了之。
直至今年6月,国家工信部就已明确民营资本可进入电信业的8个重点领域。本周,有消息称工信部或将于2013年6月左右发放一批虚拟电信运营商牌照,获牌照的企业可通过互联网或者租用运营商网络的方式经营基本电信业务。
至此,有关国家将发放虚拟网络运营商牌照的呼声四起。若果真实现,虚拟运营商牌照的发放将是继2008年电信业重组之后又一次电信重大变革,也是中国民间资本进入基础电信业务的开始。据推测,腾讯、阿里巴巴等OTT企业将获得首批电信虚拟运营商牌照。
从现今来看,虚拟运营商指没有网络也没有全业务牌照,通过租赁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做基础来完成某项或某几项基础电信业务的运营商,如视频通话。对此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电信专家曾剑秋表示,“虚拟运营商牌照是中国通信开放的产物”。
其实,虚拟运营商在国际上已经有先例,虚拟运营商在欧洲、美国、日本均属合法经营,领取专门牌照。国外现存的虚拟运营商通过借用或租用运营商的网络,可以向用户提供自己品牌的SIM卡、资费套餐、定期发送账单,可以说除了没有物理网络,虚拟运营商具备运营商的全部功能。
如若虚拟运营商牌照向民营企业开放,腾讯将会成为最大获利者之一,腾讯以其微信、QQ、游戏等坐拥十几亿用户将会成为中国最大的运营商。相应的,传统三大运营商将会受到很大冲击。
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已经对此表态,他在内部讲话中曾表示,“如果没有政策保护,电信运营商没有各种进入门槛,我们的话音业务就有可能被其他互联网攻势替代。如果有一天放开这种竞争,我们将面临巨大的效益和客户流失,整个竞争形势就会发生巨大变化。”
从李跃话中也不难看出,互联网行业向电信行业的日积月累的渗透确实存在,而且互联网行业向电信行业的冲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点更加证明了,虚拟运营商牌照并不是遥远不可触摸,而是越来越近了。
虚拟运营商牌照一旦发放,即将搅活一潭死水,甚至颠覆市场。传统运营商将何以应对虚拟运营商带来的巨大挑战,还有待考验传统运营商管理层智慧。
引入虚拟运营商,电信意图何在?
如果工信部明年将发放一批虚拟电信运营商牌照的消息属实,那么工信部为何将已搁置多年的开放虚拟运营商一事再次重提呢?
据相关报道,所谓虚拟运营商是指通过租赁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基础网络经营某一类基础电信业务。业内普遍认为,引入虚拟网络运营商可以打破基础电信运营商对所有基础电信业务的垄断,有效刺激市场竞争。
有分析指出,当年相关监管部门之所以搁置开放虚拟运营商一事,主要是希望通过实施电信重组和发放3G牌照的方式改善市场竞争。然而,多年过去,电信业的市场竞争状况仍无盖上,运营商的角色“管道化”及利益“边缘化”的困局却愈发严重,再加上人口红利模式的消失,运营商增长的天花板似乎即将显现。
事实上,从一开始运营商就没有坐以待毙,反击行动一直在进行。从最开始的围追堵截,到涉足互联网业务进行主动反攻,再到基地公司公司化运作,运营商从未放弃任何反攻的机会。但事实证明,互联网涉足电信业已是不可抗拒的潮流,违背潮流的围追堵截只是徒劳。而缺乏互联网基因的运营商要想涉足互联网业务却是困难重重。基地公司化运作显示出了运营商求变的决心与勇气,也是在鉴于自身尴尬境地的无奈之举。
除以上种种,4G也是运营商寄望的一个发展方向。然而,有分析指出,4G终端的大规模商用仍遥遥无期,牌照发放还未有时间表,网络覆盖也非朝夕之功。目前而言,为增加获胜的筹码,运营商显然还需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而在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下,除了以开放的姿态迎接虚拟运营商的进入,运营商其实已别无选择。
相关报道称,有传闻指出,腾讯有望获得首批电信虚拟运营商牌照。有分析认为,这是电信业意欲在腾讯头上戴上紧箍咒,对腾讯起到约束作用。
不可否认,鉴于目前运营商发展所遭遇的诸种困境,电信业引入虚拟运营商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希望借此有效提高基础网络利用率并带来可观利润,帮助自己发展并巩固用户。这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牵制腾讯的发展。
然而,牛华网分析认为,对腾讯来说,获得电信虚拟运营商牌照利大于弊。毕竟腾讯的进入对三大电信运营也会形成巨大的冲击。
虽然没有相关牌照,但长时间以来,腾讯的触角早已伸到了电信领域。比如腾讯的微信已具备号码、短讯和语音业务。腾讯获得牌照后,即可名正言顺的发展电信业务,解除束缚后的腾讯,其爆发力不容小觑。
随着第四方的进入,原本就波诡云谲的电信市场,其竞争将更加的激烈,几方的角力也将更加的复杂和纠结。
电信业期待自我救赎
毋庸置疑,电信业的开放有利于打破三大运营商的的垄断地位,惠及普通民众,是必然的潮流和趋势。然而,诸多问题的存在,又决定了开放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
首先,多方的进入势必会对电信业造成严重的冲击,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早有专家预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信运营商终将退出历史的舞台。而这显然是运营商不能接受的。电信业接纳虚拟运营商的初衷也是希望能借此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利益的冲突在这一过程中将格外的激烈。如何平衡好运营商与第四方力量的利益是开放虚拟运营商进程中的重大难题。
其次,如何发放虚拟运营商牌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腾讯并非是唯一一家会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的公司。据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电信专家曾剑秋介绍,这一政策主要是针对一个产业,获得虚拟牌照的互联网公司将有很多,只要符合条件即可。除此之外,国企中除了运营商之外的企业也可以拿到虚拟牌照,譬如中石化、中石油同样可以经营通信业务。而符合条件的外企也可以拿到虚拟牌照,譬如思科、微软等也可以在中国经营语音业务。那么,发放的顺序及速度该如何把握?优先发放给谁,分几批次发放?如果由于引进虚拟运营商过快,而造成国有资产贬值,这个责任该谁来承担?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再次,政策的保护或也将成为虚拟运营商进入电信业的阻碍。电信业是国家的命脉,在民营资本以及外资面前,国家势必会对电信业有相应的政策保护。虚拟运营商又该如何加以应对?
在伸手可及的天花板面前,电信业期待自我救赎的心态不难理解。然而,诸多难题的存在,也决定了这一过程的艰难。这也是对管理层智慧的极大考验。
虚拟运营商的引入势必会对第三大运营商造成一定程度的机会,然而反过来看,这也将是电信业一次自我救赎的机会。事实上证明,紧靠电信业自身很难完成对自我的救赎,电信市场亟需新的力量来加以搅动,使其重新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结语:
从围追堵截,到涉足互联网业务,到基地公司化运作,再到引入虚拟运营商,电业运营商改革的步调越来越大。从封闭到开放,运营商一路走路,期待自我救赎的心态展露无遗。虚拟运营商的引入是一次运营商的自我革命,同时也是运营商自我救赎的一次机会。
来源:牛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