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消息,酝酿多时的移动支付国家标准即将尘埃落定。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陆书春在“联通招行手机钱包”产品发布会上透露,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标准将于近期发布。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将推动标准应用试点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为移动支付营造环境。
据了解,即将发布的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标准采用的是国际上通用的13.56MHz技术,而基于这一技术标准的NFC手机近场支付也将成为移动支付市场的主导。
NFC成为市场主导
在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中,中国联通率先推出了可商用的NFC手机近场支付产品。11月26日,中国联通与招商银行联合推出“联通招行手机钱包”产品。
据中国联通产品创新部总经理李红五介绍,中国联通与招商银行此次联合推出的手机钱包产品与传统手机支付产品不同,可将银行的PBOC2.0贷记+电子现金应用加载在手机USIM卡中,是国内第一个以SWP-USIM卡为载体,依托联通WCDMA网络及3GJAVA卡多应用管理与下载平台,通过NFC智能手机和掌上生活手机客户端对银行账户进行管理的解决方案。
李红五介绍,招行用户申请开通“联通招行手机钱包”业务,即可收到一条预约短信,前往联通指定营业厅办理将招商银行账户内置在手机USIM卡中,即可实现银行卡功能与手机功能合二为一,刷手机即可直接进行各种消费。
对于联通老用户,如果自备具有NFC功能的手机,只需在联通营业厅更换一张可内置招商银行账户的USIM卡,无需换号。据李红五介绍,目前市场在售的主流终端,比如三星、HTC、索尼的多款手机均支持NFC功能。
据了解,银联计划在今年年内在全国铺设约150万台具有中国银联闪付quickpass标志的非接金融POS终端,其中上海的非接金融POS终端有16.2万台。据悉,用户在布有银联闪付quickpass标志的POS机上刷手机即可直接进行各种消费,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手机钱包的最高消费限额为1000元。
李红五介绍,“联通招行手机钱包”产品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动态卡空间和密钥安全管理,将于今年12月率先在上海商用,后续将推向全国。
中国联通率先发布的手机钱包商用产品,被业界视作“NFC手机近场支付大规模商用的又一实质性步伐”。除了中国联通,国内另一家早已布局移动支付业务的运营商——中国移动也将推出基于NFC的“手机钱包”产品。
据中国移动内部人士透露,在下周(12月5日)召开的2012年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移动将宣布开放NFC手机SIM卡空间,联合各行业企业通过“多应用开放平台”向用户推广使用。其中,基于NFC的近场支付产品“手机钱包”也将在本次大会上发布。
移动支付国标确定
从当前移动支付领域的趋势上看,基于13.56MHz技术标准的、采取NFC-SIM(USIM)卡方案的移动支付方式,将成为市场移动支付市场的主导。
在移动支付国家标准正式发布之前,国内移动支付行业一直面临着互不兼容的13.56MHz和2.4GHz两大频率的选择问题,一面是中国银联主推的基于13.56MHz的技术方案,而另一面则是中国移动主推的基于2.4GHz的技术方案。
据了解,中国移动曾经主推基于2.4GHz的移动支付技术方案,是考虑到2.4GHz频率具有穿透性较强、可支持远程数据更新等多项技术优势。但业内人士认为,技术上的优势,并不是推动业务发展的唯一因素;电信运营商要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需要与银行等多方合作,形成一个符合金融行业标准的移动支付技术标准。
移动支付的两大标准之争,已在半年前有所改变。201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集合商业银行、银联、电信运营商等产业相关方,成立了移动支付标准编写组,最终,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被确定为目前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的标准。
之后的6月份,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中国移动开始全面支持推进银联主推的基于13.56MHz的手机支付技术方案。
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国标委的相关司局已组织中国银联及三家电信运营商,对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达成一致意见——近场支付采用13.56MHz标准,而2.45GHz方案仅用于封闭应用环境而不进入金融流通领域。
目前,电信运营商均已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并将金融业务剥离、成立了独立实体运营移动支付相关业务。
来源:网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