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信息 > >> 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 促进信息系统互...

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 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中国经济导报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7-07-18 10:47:50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王晓涛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39号),围绕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紧迫需要,以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为目标,提出了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促进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

    如何看待这一文件出台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政务信息共享发展现状,还存在哪些难题?文件制定的背景和历程?如何推进解决政务信息共享难问题?《实施办法》部署的具体任务如何推进?下一步怎样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有关负责人近日接受了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

    中国经济导报:当前全面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是否已具备了条件,还存在哪些难点、堵点问题?

    高技术产业司有关负责人:面对新时期的新任务,一方面,需要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政府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满足群众诉求多样化、服务个性化、方式便利化的需求,更好地贯彻落实政府“放管服”改革的部署。另一方面,需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发掘大数据要素价值,促进供需匹配,更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力,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也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更好地服务市场,激发亿万群众的创造力和市场经济的活力,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近年来,各地方、部门积极探索、大胆突破,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已具备了全面破题的条件。

    一是一些部门和领域大胆突破,在实践上积累了宝贵经验。例如,国家人口库由6个部门共建,实现了13项基础信息的共享;国家法人库由8个部门共建,实现了9项基础信息的共享;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信用信息共享、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12358价格监管、公共资源交易等四大平台建设,有力贯彻了“放管服”改革部署,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二是地方积极试点,一些创新做法值得借鉴推广。按照《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23号)要求,有关试点地方创新推进政务服务“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例如,广州市建立了政务信息共享管理细则和资源目录,有效解决了“以谁的数据为准、能否共享、如何共享”等问题,市民办事基本不用再重复提交材料。深圳市打破信息共享的体制机制羁绊,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八个一”工程,从审批制度流程和机构改革入手,有效带动了政务服务模式创新。浙江省大力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打造全省统一、多级联动的浙江政务服务网,初步探索形成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浙江模式。福建省在“数字福建”战略引领下,探索电子证照建设应用,基本实现了企业办事的“一号申请”。

    三是政务信息共享的物理环境日趋完善。政务内网及其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正在抓紧建设,政务外网已连接了130个中央单位和24.4万个地方单位,政务外网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已初步建成,承载了13个全国性应用,数据交换总量达到120亿条。

    四是政务信息化“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的顶层设计思路已取得共识。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网信办、中央编办、财政部、审计署等部门,研究制定《“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提出了“十三五”全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框架,将进一步突出跨部门、跨层级、跨应用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五是政务信息共享工作有了制度上的依据和保障。去年9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国发〔2016〕51号),提出“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的原则,界定了信息共享的范围和责任,对信息共享工作的管理、协调、评价和监督等均做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制约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和互联互通的顽瘴痼疾仍然突出,归结起来有4方面原因、8个不到位:一是设计因素,包括整体规划和标准规范不到位的问题;二是人员因素,包括思想认识和技术人才不到位的问题;三是管理因素,包括审核把关和配套制度不到位的问题;四是体制因素,包括架构设计和纵横协同不到位的问题。

    中国经济导报:关于《实施方案》中提出的“五个统一、十件大事”,将具体如何推动?

    高技术产业司有关负责人:《实施方案》提出了“五个统一、十件大事”,有关任务环环相扣、实施要求高,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协同推进。

    首先,全面摸清系统和数据的底数。一是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由审计署负责。通过专项审计,结合部门自查,掌握各部门信息系统数量、名称、功能、使用范围、使用频度、审批部门、审批时间、经费来源,为系统清理奠定基础。二是印发《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推动政务信息资源梳理和目录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开展全国政务信息资源大普查,由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通过全国信息资源大普查,掌握各部门、各地方数据资源情况,为进一步推动数据共享和开放奠定基础。

    其次,部门各扫门前雪,加快各部门内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此项工作由各部门分别负责落实。一是清理消除“僵尸”信息系统。对系统使用与实际业务流程长期脱节、功能可被其他系统替代、占用资源长期处于空闲状态、运行维护停止更新服务,以及使用范围小、频度低的“僵尸”信息系统,进行清理取缔。二是加快部门内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各部门原则上将分散的、独立的信息系统整合为一个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统”,杜绝以单个司局、处室名义存在的独立信息系统。

    第三,推进构建基础环境,形成整合共享大格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单位积极推进有关工作。一是构建目录(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作为“总钥匙”,统领全国各部门、各地方形成统一的国家数据资源体系。二是完善平台(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作为“总枢纽”,为全国各地方各部门系统联通、数据共享提供统一平台支撑。三是建设网站(全国政务信息共享网站),作为“总门户”,为各地方、各部门数据共享开放提供统一门户服务。四是落实办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作为“总要求”,以此管理、评估、考核各地方、各部门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五是实施规划(“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作为“总指引”,推动构建覆盖全国、统筹调动、物理分散、逻辑集中、资源共享、纵横协管的“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

    中国经济导报:对于《实施方案》后续的督查落实工作,有何建议和考虑?

    高技术产业司有关负责人:从多年经验来看,这项工作的落实任重道远。《实施方案》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节点。2017年6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再次强调了有关要求。明确2017年12月底前,要基本完成国务院部门内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清理工作,初步建立全国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2018年6月底前,实现国务院各部门整合后的政务信息系统接入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初步实现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相关热词搜索: 系统信息政务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