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信息 > >> 数据中国里的“曙光”照亮中国信息化走向

数据中国里的“曙光”照亮中国信息化走向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比特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5-03-30 10:23:52
  近两年,去IOE、软件国产化浪潮让中国信息化领域变得格外热闹,尤其是互联网+概念在两会中提出后,让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新信号,中国信息化市场存在新的机遇。但具体走向,却让很多人迷茫。去IOE,就意味着外资企业该靠边站?国产化,就代表本土企业可以平步青云?曙光公司总裁历军的分析,或可让我们对中国信息化走向做出正确判断!

  回归本真

没错,软件国产化的确让以曙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获得更多关注。曙光也终不负众望,凭借20年来在服务器、高性能计算、存储、安全等领域积累的先进技术及经验,于2014年11月正式上市。上市后的曙光等于向梦想又迈进了一步,企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未来发展前景可谓大有可为。但在历军看来,上市后的曙光一点也不轻松,股票跌了代表市场不认可,股票高了则压力更大。曙光今天要做的就是回归本真,回到信息化最真实的状态。

曙光的变化是中国信息化走向的一个缩影。而中国信息化走向何方,最大的推动力是我国经济大环境。在新常态下,中国正在从目前的外向型经济向建立世界最大的开放性经济转变。而传统的经济发展形势已不能支撑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中国经济发展,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对一些重大领域做了重点部署,这些部署或多或少都与信息产业密切相关,尤其是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给信息产业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呢?“宏观理解,互联网+就是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的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应用将变得越来越广泛。” 历军认为,互联网+和两化融合没有本质的区别,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而互联网是一个更泛的概念,可以带动各行业各业的快速发展。所以,互联网+的本质决定信息技术是经济转型的原动力,只有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中国经济才能创造新未来。

数据之上

之所以说互联网+不是一个新概念,是因为它与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一脉相承。20年前,中国信息化还只是一个财务软件,用友、金蝶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成为中国信息化的“双雄”。而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化应用,仅仅拥有一个财务软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业务需求,除了ERP,企业还需要HR、CRM、SCM等,但是这些系统在过去是割裂的、分散的、互相不关联。而大数据则可以以数据为中心,把所有的系统集中化。通过数据,企业可以统领过去,洞察现在,也可以预测未来。因为有了大数据,智慧、智能等相关新词汇出现的频率才越来越高。毫无疑问,数据正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作为中国信息化竞技场中最重要的参赛队员之一,曙光早已在谋篇布局。未来五年,曙光将重点打造数据中国,让全社会共享数据价值。

我们都知道,10年前,曙光推出了3SP战略,即曙光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服务器、解决方案、服务的提供商。后来,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曙光加了一个SP,即存储业务,但一直没有达到理想中的广度和深度,直到提供了云计算服务后,曙光才真正实现了4SP战略。

目前,曙光已在全国近10个城市建了云计算中心,未来将逐步把一些城市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数据共享。这些云计算中心就是一个城市的大脑,包含一个城市的几乎所有信息,均按照一定规则进行了整合,并让系统之间相互建立联系,这也是很多人提的智慧城市的雏形。

独具匠心

谈到曙光的未来发展,历军谈到了“匠心”二字。从90年代通用机的转型,再到集群技术的跨越,然后由从并行计算机转向通用的服务器,最后到高性能计算与云计算、大数据的融合,曙光一直在崇尚技术,不东张西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因此抓住了技术和市场转型变化的关键点,把前沿技术做大做强。

下一个阶段,曙光最重要任务就是编织中国的数据网络。我们可以看到,当下很多企业还没有实现数据共享,最大的障碍不是技术而是成本。数据采集需要成本、数据拥有也需要成本、数据分析更需要成本。“数据中国”的核心环节是通过降低数据成本、提升数据价值实现打造一个数据平台。曙光利用三年时间打造了最高效的数据平台——X data大数据一体机,该一体机可以对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并可以高效存储。而曙光要编织的中国的数据网络,也充满了一个“技术控企业”的更大情怀。曙光要在一百个城市建立一百个行业城市云计算中心。通过汇集行业及城市数据,进行跨界融合,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开放共享数据,有效提升数据的使用价值。

比如一个政府机构,过去有三百个IT系统负责不同的业务,但系统之间相互割裂,所以要想建设一个行业数据系统,就意味着是对传统IT系统架构的一次重大挑战,新的以数据位中心的系统要进行一次重新定向和升级,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要建立这样的一个数据的平台。不仅需要更强大的软件、硬件支撑,甚至是整个生态圈重新建立。两会中,我们多次强调“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概念,大数据平台建立也是同一个道理,只要通过更广泛的合作,通过打造整个生态圈,我们才能汇集完整的数据。另外,数据没有国界之分,最先进的数据平台应该要有共同的标准。不同行业、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都要建立相应标准。数据的标准应该来自国家层面,甚至是国际层面。

所以,要编织中国的数据网络,应该是众多合作伙伴的合力之作。这也是曙光的数据平台为什么要发展近千家创新型企业的主要原因。曙光希望与合作伙伴优势互补,共同撬动未来五年数据中国的万亿产值。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曙光数据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