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早已“划圈设限”的精算式通信资费套餐,或是不可转让而自动清零的流量,用户难免不爽起来。不管你选不选,硬邦邦的套餐就摆在那儿,毕竟没有别的可以选择,除非你不用而自动与世隔绝;不问你同不同意,自己买单的流量并不能自己说了算,每月到期即一笔勾销。消费不能自己说了算,憋屈的是一切用户和网民,这正是整个通信行业的疥疤所在。
就用户最为敏感的资费一事,日前初显破局迹象,尽管有点让消费者“望穿秋水”。本月中旬,京东和国美等运营商扎堆放号,前者推出“京东通信”,主打“无套餐、无合约、无最低消费”的简单资费套餐;后者则启动极信通信,分设“家”、“尚”、“合”三个系列,重点针对家庭用户、年轻用户与中小企业用户,同样可多人共享同一套餐、买卖流量和语音,强调自主支配、宣称套餐余额永不清零。某种意义上而言,流量分享赠送、不清零等功能,俨然已成为虚拟运营商的“标配”。
而稍早前几日,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则双双调整了套餐资费,提前谋变。前者主推更方便的组合套餐,且进行8折促销;后者则直接将4G套餐门槛降低,流量价格最高下降50%,甚至推出流量季度包和半年包。由是,虚拟运营商和基础运营商的价格战就此拉开战幕。
另一虚拟运营商苏宁互联则主打细分市场,其开放预售的互联170卡,在兼具上述标配功能的同时,侧重整合集团资源,打造围绕通信、购物、娱体、金融、售后等维度的专属特权,让用户可观影、存款、享受购物优惠。免费贴膜更打响揽获人心的“首炮”,有膜可以贴,没有膜则送膜加贴,而欲将其塑造成一项门店长期标准服务。
互联网时代,谁能赢得用户,谁才能赢得市场。虚拟运营商首招甩出价格战这一响炮,自是意在招揽用户,但也将“倒逼”基础运营商适时“放血”,能否搅和一池春水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变革的脚步声渐行渐近,对消费者来说,不仅迫切需要价格战,更需要一场温暖人心的服务战。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