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几年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发展,薄膜包衣顺势提升,产品开始多样化,诺丁汉大学的化学家们正在研究利用可塑材料进行药物包衣的新方法,该法将不会破坏“娇气”的生物制品。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高血压药片长出小黄芽专家称药品保管不当,据了解当时的事件是这样的:高血压片的外包裹的那层红色的包衣是不能被人体吸收的,为了让包衣内的药可以被人体缓慢的吸收,所以,药厂才会在药片中间扎一个小孔,药片进入胃内后,药就从小孔内慢慢释放出来,随后,红色的包衣就会被人体排泄出来。而有市民在将药片从双铝包装内剥出后,又没有马上服用,加上最近天气潮湿,温度又高,药里的成分就开始从小孔中缓慢释放出来,使得市民误以为是药片发芽了。由此可见可塑材料对药品包装的作用极大。
传统的药物包衣法要借助高温和剧烈溶剂,结果生物制品的活性成分在进入患者体内前就遭到了破坏。可塑性材料能够在可控的时间内释放药物,患者可接受最低频次的注射,同时最大化药物疗效。
超临界液体是一种溶剂,物理特点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在接近室温和一定的压力下,超临界二氧化碳会令气液边界变得模糊。这一工艺可以用于制造高分子药物包衣——利用生物可降解塑料(就像可溶解的手术缝线),药物进入人体前,聚合物将药物包裹起来。低温意味着“娇气”的生物活性成分,如生长因子或者蛋白质,能够被混合到可塑性的聚合物中,同时活性没有任何损失。
将药物颗粒包裹在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中,经皮下注射后,聚合物开始降解,同时药物开始释放进入血液系统,这个过程会在几天或一周中发生,起到控制释放的作用,延长了给药部位活性成分的释放时间。
绿色化学正被应用到创新性给药领域,使药品更低毒而有效。这项技术目前正处于高级实验阶段,有望不久进入临床试验。可以预见的是:一旦该技术进入临床试验,它的作用是无穷的。
来源:中国制药机械设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