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13年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方案》、《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信用评价工作收支管理办法》、《信用信息管理办法》4份文件,对今后在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会员企业中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此前在国际金融市场频繁出现的信用评级方法,目前在国内食品药品行业正作为企业信誉的一种评级指标和资本运作中综合实力的客观表征,被越来越多地运用。而伴随着企业规模做大和集中度提高,跨国业务合作也越来越多,参与企业信用评级的公司也越来越多,这一点,医药经济报记者日前在国内最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之一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处获得了初步证实。
据了解,目前在国内医药行业,贯穿制药企业、商业公司、药店终端的多层级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并在药品安全保证和行业转型升级的资本合作与整合并购中,发挥出更大的参考作用,成为药业安全监管和产业发展的佐剂。
信用评级方兴
据了解,根据全国整规办、国资委关于《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要求,在此前商业协会已经完成4批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试点工作基础上,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拟在全行业范围内开展2013年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
此前,医药经济报记者从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相关负责人处获悉,该协会从2012年开始就在医药行业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
调查中发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近年来积极推进的行业信用评价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如佛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佛山市医药保健品行业协会刚刚完成草拟《佛山市药品批发(连锁)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对药品流通企业实施信用评级管理,并与政府或部门竞标、评奖等挂钩。武汉市药监部门更是将药企的信用评级与金融机构衔接,使评级结果对企业运营影响更大。
方法认同待破
事实上,信用评级的开展是自上而下推广的过程。2013年,国家发改委要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在行政管理领域启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等作为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参考,对守信者给予简化程序、绿色通道等激励政策,对失信者严格落实失信惩戒制度。并强调,这项措施将率先在食品药品安全等9大领域推进。
早在2012年初,国务院公布《国家药品安全规划(2011~2015年)》,即规定要建立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并对医药企业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对严重违规失信的企业实行行业禁入。
但在信用评级的具体工作中,如何确保评级组织或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的公正,如何防止利用不客观的信用信息“设卡”寻租,也成为行政管理推进信用记录应用面临的考验。
在医药产业日渐活跃的资本运作中,信用评级的介入还处在“初级阶段”。据中融健康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禹勃介绍,目前投资界的决策还很少参照企业信用评级情况,大部分投资机构的决策是依赖机构自身的进场调查,作为企业投资决策的内控指标,对类似第三方的信用评估,如果企业有报告,也可参考,但可信度高的总是自己的第一手资料。尽管在进场报告中包括了企业的历史沿革、高管资历、行业信誉、产品结构、营利能力等,在历史备查中可能参考企业的历史信用评级情况,但还是会形成有自身风格的投资价值报告,相对于企业第三方的信用评级,更感性。但从禹勃自己所经手参与的50多家医药企业的投资案例看,进场分析是权威的证据。
不过禹勃也不否认,对于国际层面的跨国业务合作来说,第三方机构的权威信用评级尤为重要,毕竟双方由于地缘和文化、法律等多方面的差异,即使是专业的投资机构,也不一定能够完成跨国的进场调查报告。此时,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的参与,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当然,这里还涉及与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的多方合作,但专业的信用评估机构,在跨国业务中的作用仍不可或缺。
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