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中国药学会召开的“我国医药产业政策研究”项目启动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药学会理事长桑国卫院士强调,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创新为支撑,而在发展中必须确立企业的主体作用,力求在新药创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桑国卫指出,当前,在医药领域,国家发挥“重大新药创制”等国家科技计划的作用,至今累积投入已近200亿元人民币,并带动了大量社会资金投入医药创新领域,通过产学研联盟等方式新建了以企业为主导的50多个国家级技术中心,目前已经开始收获初步成果。截至今年6月初,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下,全国已有16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20个品种提交新药注册申请。另外,还有10多个品种完成全部研究工作,数十个品种处于临床Ⅲ期研究阶段,年底还将会提交一批新药注册申请。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新药研发的创新性和质量明显提升,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近三分之二的新药是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确定化学结构、作用靶点的一类新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0个以上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新药在发达国家进行临床试验,必将大大加速自主研制新药的国际化进程。
桑国卫表示,2011年是我国新药创新的丰收年。如绿叶制药的血脂康在美国FDA注册开展Ⅱ期临床研究,在中美两国同时启动,列入“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石药集团研发的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和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正式在国内上市。江苏恒瑞研制的艾瑞昔布及艾瑞昔布片、浙江贝达药业自主研发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先声药业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小分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艾拉莫德片、天士力药业的心血管药物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先后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及注册批文。
“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源自企业自身努力的结果,也受益于国家医药产业政策的优质环境。”为此,要实现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实现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的转变,深入研究我国医药产业政策极为必要。目前,我国医药行业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综合产业政策。研究制定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引导和调控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合理利用资源,培养良好的产业秩序,引领医药产业发展方向,是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桑国卫强调,鉴于企业在新药创制中发挥的重大作用,我国的医药产业政策研究必须确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导向,鼓励企业创新,缩短产学研距离,争取在新药创新方面做出突出成绩。
据悉,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药学会承担的“我国医药产业政策研究”项目已启动,该项目包括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2020我国医药产业政策需求研究、2020医药产业政策建议三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将通过调研分析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现状,梳理医药产业相关政策和分析医药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形成综合性的国家医药产业政策奠定基础。项目组希望医药企业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提供产业(企业)发展的现状和政策需求,由研究专家整理汇总,分析归纳,作为政策建议的支撑。此外,也欢迎企业中具有一定水平和政策研究能力的专家加入相关的研究团队,共同完成项目研究任务。
来源:中国医药报 作者:白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