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医药 > >> 粗放式贸易考验中日医贸可持续增长

粗放式贸易考验中日医贸可持续增长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2-08-17 00:00:00

        尽管双方医药贸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但辉煌数字的背后,产品结构、资源可持续利用却存在诸多问题,长远看,只有转变增长方式才能共享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的便利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授权下已对外宣布自2012年6月1日起,银行间外汇市场完善人民币对日元的交易方式,发展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即“人民币与日元外汇交易不需再绕道美元”。中日两国专家均认为,此举不仅有助于中日两国企业降低与美元汇率浮动相关的风险,同时可以降低汇兑费用,促进中日两国间的直接贸易。中日医药企业将从中获益,医药贸易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和发展。

   

        中日医药贸易稳定增长

   

        近年来,中日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两国经济互利关系愈加明显。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统计显示,中国已连续3年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日本也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在医药领域,中日两国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医药产品对日出口额达34.2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4.14%,占我国医药产品出口总额(445.16亿美元)的比例为10.38%,日本继续稳居我国医药产品出口第三大目标市场地位;从进口数据来看,2011年我国医药产品对日进口总额为31.38亿美元,同比增长44.48%,占我国医药产品进口总额(287.68亿美元)的15.94%,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进口市场。虽然2011年我国对日医药贸易实现顺差2.88亿美元,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该顺差有继续缩小的趋势。

   

        从产品结构来看,在我国对日出口的34.26亿美元医药产品中,以西药和医疗器械产品为主,其出口额分别为15.67亿美元(占比45.75%)和14.50亿美元(占比42.33%),中药产品出口额仅为3.89亿美元(占比11.35%)。产品结构分布与我国医药产品全球出口结构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另外,从我国对日出口产品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例来看,我国西药和医疗器械产品占比相对较小,占比分别为5.92%和9.23%;而中药产品的对应占比则达到了16.68%,表明日本对我国中药产品具有相对的高依赖性,中药产品在两国医药贸易中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外贸增长方式存隐忧

   

        尽管中日医药贸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但这些辉煌数字的背后暗藏隐忧,产品结构存在诸多问题。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这就要求其对外进口大量的原材料用于产品生产,药品领域也是如此。目前,我国对日出口的医药产品,主要以原料型产品为主,制剂产品占比相对较小。例如,在2011年我国对日出口的西药产品中,原料药产品出口额为13.79亿美元,占比达87.98%,而西成药和生化药的占比则非常小,仅为3.85%和8.17%。

   

        众所周知,原料药产业往往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低附加值产业,产品竞争层次和市场准入门槛均较低,产业很容易形成“价格战”等恶性竞争,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对于国际贸易市场而言,原料药产业的发展,会更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竞争者和汇率浮动等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医药外贸领域的现状便是如此,大量的优质原料药被输出国外,但其出口价格却难以得到保证,甚至出现成本与价格倒置的现象,维C产业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不少国内企业反映,尽管日本的采购商对原料药的出价会比欧美等地区相对高一些,但是日本对于产品质量和检测方面的高要求,也会使企业增加不少成本和风险。

   

        然而,与我国原料药出口特点有所不同,日本制药业更专注于制剂领域的生产,出口我国的产品也以制剂为主,其中原料药经加工后以制剂形式返销我国的现象同样存在。相比之下,我国真正走入日本市场开展制剂产品销售的企业却寥寥无几。

   

        日本企业看重的是我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丰富的资源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已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而日本制药企业对我国原料药等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甚至可以说是更为苛刻。当我国制药企业生产的原料药达不到要求时,国外采购商便开始寻找新的供货商,例如,原料药优势明显的印度制药企业,我国许多原料药并未直接销往欧美等发达市场,而是经印度企业再加工后方才转销进入欧美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制药企业更应深刻反省:以原料药为主的产业结构如果再得不到升级或调整,那么我国制药产品在日本市场,甚至于国际市场上还能走多远?日益成熟的原料药新兴医药市场,如印度、巴西等国,还会留给我国企业多大的发展空间?尽管这一产业结构现状由来已久,但是任由这种现象发展的必然后果便是“国内市场被侵占,国际市场受排挤”的局面愈演愈烈,而那时的“中国制造”是否还如当前这般,便很难说了。

   

        资源利用应受关注

   

        除了产业结构问题之外,资源利用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这种现象在中药领域更为明显。据中国医保商会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出口日本的中药产品主要为中药材及饮片(占比46.74%)和提取物(占比43.42%),这两类产品占我国出口中药材及饮片和提取物产品总额的比重更是分别达到了23.71%和14.95%。这些从我国进口的药材、饮片及提取物,会在日本被加工成汉方药制剂,之后部分产品会返销我国,这也正是我国“洋中药”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为保证汉方药的质量,日资汉方药企业来华设厂或合资办厂的现象也多了起来。这些企业会从药材基地入手,挑选最优质的资源,或建立植物提取物车间,直接在药材基地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工作。例如,日本最大的汉方药生产企业——日本津村株式会社,其占日本汉方药市场的份额已达70%以上,其在我国建立的深圳津村、四川川村、吉林林村等独资或合资公司,现已成为国内重要的中药材饮片生产企业;另外,其上海津村制药,多年来稳居我国提取物对日出口首位,市场占比在25%以上。这些优质的中药材和提取物资源,往往并不对外销售,而只是作为日本汉方药制剂生产的原料。

   

        中药材饮片、提取物都是我国珍贵的中药资源,有些资源甚至是产量有限、不可再生的。国际市场高价的诱惑,会对我国资源保护产生较大的压力。而在与日本的中药贸易过程中,我国牺牲的却正是这些廉价但十分珍贵的植物资源。因此,如何权衡资源利用与贸易的关系,也是中日医药外贸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聚焦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际社会和民众医疗卫生保健意识的提高,中日两国在医药卫生领域的投入也将继续增加。据IMS最新的一份报告预测,2016年日本人均药品年支出将达到644美元,2012~2016年间其药品支出也将保持1%~4%的年复合增长率,而我国人均药品年支出也会增长至121美元。这也意味着,中日两国药品领域间的合作将会更加密切,而这无疑也为我国制药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

   

        依目前情况来看,中日医药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是符合中日两国制药企业利益的最优选择。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应主动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向制剂生产移动,制定更为合理的国际化路线;此外,重视资源保护,也将是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日资企业也应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在开发的同时注意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当然,中日医药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宏观支持和引导。

   

        整体来看,作为国际贸易的一部分,中日医药贸易也会受到汇率等因素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此次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给中日医药贸易带来的将更多是积极影响,将会促进两国医药企业更为积极地参与医药贸易,节省贸易费用。此外,由于订单式生产及医药刚性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期间可能出现的短期汇率波动,预计不会对中日医药贸易产生大的影响。但是,国内医药制造业也应明确:只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会促进中日医药贸易的稳定、快速增长。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闫庆松

相关热词搜索: 粗放贸易考验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