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医药 > >> 传统中医药是最大的医改增量资源

传统中医药是最大的医改增量资源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3-27 00:00:00

  对于我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与健康保障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当前,如何在十八大精神引领下推动深化医改?

  

  就此,记者专访了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

   

  构建全民健康社会迫在眉睫

   

  记者:在当前未富先老的背景下,我国现行医疗保障体系将面临怎样的困境?

   

  向晓梅:中国的老龄化有三个特点——速度快,数量大,未富先老。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人,占总人口的13.7%,预计到201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2.21亿人,占总人口的16%,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预测显示,2030年——2040年,我国将进入老龄化高点,老年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率将达到30%——40%,且在近百年内仍将维持在高位水平。

   

  社会进入老龄化后,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慢性病预防和管理将变得尤为重要。有数据显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总死亡人口的85%。慢性病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将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中医药是医改最大增量资源

   

  记者:你怎么看待目前的医疗保障体系改革方向?

   

  向晓梅:我国现行医疗体系无法应对亚健康、慢性病等健康新问题。包括美国在内,没有一个国家的财政能够承受得起以这些高价药和医疗设备为基础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美国2007年花了2.2万亿美元,仍未能解决全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如果沿用他们的医疗模式,要解决全民健康问题,我国每年须投入9.5万亿美元。在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下,单一治疗的生物医学模式和高技术崇拜将进一步放大医疗保障体系的财政风险,如果不打破这种医疗模式,我们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将面临崩溃危机。

   

  记者:我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是什么?

   

  向晓梅:归根到底,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路径应当创新,必须从原先的存量改革转为增量改革。

   

  必须从以疾病治疗为主的医疗模式转向以预防和健康管理与疾病治疗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将错配的医疗资源重新配置到国民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环节,从战略高度重视国民健康教育、增强全体国民健康素养,才是建立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框架之本。

   

  记者:最大的改革增量资源是什么?

   

  向晓梅:是我们的传统中医药。中医“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契合了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相较于以巨额财政补贴为代价的西方医疗保障模式,中医药彰显其“供得起、重预防、可持续”的优势。

   

  在中医药医疗卫生保健习俗中,有重在预防的“上医治未病”传统,有注重养生修身的生活方式的保健传统,更有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医疗系统的独有优势。这些传统优势有利于我们探索用独特的社会医学模式超越生物医学模式之限,有利于我们探索独特的社会医疗保障机制。

   

  从我国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比较优势,建立起中西医并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创新中国特色医疗保健体系

   

  记者:你对中国特色的医疗保健体系的构建有何建议?

   

  向晓梅:一是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医疗体系,努力实现医疗保障体系三大转变,即医疗理念从由“治已病”为主转变到以“治未病”为主;医疗体系由“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体系转变为“中西医并重”;由外部干扰为主转变为自我提高防病能力为主。

   

  二是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国民健康教育。以中医药“治未病”核心理念为指导,引导公众树立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真正实现“预防为先”,从源头上克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是大力扶持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扶持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要突破两个障碍:一个是要加快对传统药食同源物质的收录,另一个是要把中医药“治未病”和中医养生保健项目要纳入医保支付范畴。

来源:米内网

相关热词搜索: 传统中医药最大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