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14日下午,鲁商福瑞达国际颐养中心(下称“颐养中心”)3楼休闲区,91岁的老人张福山与十余位老人一起观看电视。“70多位入住老人的平均年龄在86岁。”颐养中心院长张建军对经济导报记者介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进消费升级,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增加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于一体的医养结合体,如何推进消费升级?在增加服务供给上,还有哪些待解题?
医保门统门规、异地医保卡尚未开放
正在养护的吴法顺老人来自济阳县。“要是身体不舒服,孩子就得请假带我去指定的医院检查看病。因为我是济阳的医保,在这里吃住和康养都很舒心,就是医保卡没法用。”吴法顺老人的说法,也是入住颐养中心大部分老人的心声。
颐养中心多名老人表示,本身可以享受门规拿药政策,但由于这里不是门统、门规定点单位,只能让家人到医院开药。
据悉,在颐养中心,失能老人占50%左右,半失能老人占20%-30%,高龄自理者占20%左右,入住老人平均有3-4种疾病,需要常年服药。据颐养中心大夫明旭芳介绍,中心以“医、养、护”结合为特色,但是在医疗上,由于受医保限制,“目前的治疗仅限于慢性疾病等基础病症,老人若有突发状况,一般会选择就近或建档的医院。也就是说,在‘医’上,目前养老服务中心仅限于基础服务。”张建军强调。
采访中经济导报记者获悉,在医保方面,对“医养结合”的颐养中心来说,只是开放了济南市职工门诊医保和济南市长期医疗护理保险等业务。这就意味着,入住老人目前只能持济南市职工医保卡在此看病开药,济南市门统、门规不能使用,省直医保卡、异地医保卡也没法使用。
明旭芳介绍,“入住颐养中心的老年人中,参加济南市职工医保的有25人,省医保的有22人,公费医疗、居民医保及异地医保的23余人,这些老人由于医保的限制,不能在此看病拿药。为此,我们药房不敢多进药,一是有成本,二是担心过期。”
医与养如何均衡
“医”与“养”如何均衡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是医养结合体投资者及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和亟待理清的问题。
身兼鲁商福瑞达健康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军和团队走访并借鉴日本、美国及我国台湾等在养老业领先的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在医与养的均衡上,颐养中心采用“七分养三分医”的模式。
据悉,颐养中心可满足216张床位的服务需求,目前开放107张床位,诊疗区配备3名大夫、1名药剂师、6名护士,这些服务人员的薪资支出达10万元/月,诊疗业务月流水1万元到2万元,现在主要以“护理”业务支撑“诊疗”业务。
综观现阶段的医养结合,基本分为两条路径——由养发展到医,以养为主医为辅;由医发展到养,以医为主养为辅。如何平衡医与养,主管部门一直在做探讨,在权衡比例上,也常令投资者感到“头痛”。
去年4月,在《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中,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出具体安排,其中,医养结合被作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提出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截至今年3月,颐养中心正式运营满一年,这一年,庞大的开支和遥不可及的盈利,让张建军感到了前行的压力。
他算了一笔账:前期投入达到4000多万元,后期硬件设备的投入还要追加400万至500万元,回本至少要10年,实现盈利要15年。其中,前期投入中有3500万元银行贷款,虽然享受基准利率4.9%,但政策的不连贯,令张建军颇感无奈,“当时承诺给予3年免息的金融扶持,但这一承诺并未兑现,颐养中心每年比原来的预算多支付160万元的利息。”
截至目前,颐养中心拿到建设和运营补贴30万元。“鼓励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在补贴力度和方式上,不妨进行调整。”张建军分析,以现行的床位补贴政策为例,失能老人一年2400元,半失能老人一年1200元,生活自理老人一年600元,“与养老机构月开支5000元至8000元的照料费相比,杯水车薪。”
去年9月,在一场健康养老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相关人士表示,对机构养老服务而言,应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发展民办机构,加强管理和服务团队建设,壮大从业人员队伍。
除了对政府补贴的渴望,颐养中心还面临人才流失的困题,“年后有四五名高校毕业的年轻人辞职了。”张建军透露,在社会认可度和晋升机会上,护工这一岗位的施展空间还受限,期待有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年轻人进入到养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