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行业是一个伟大的行业,但是有好的企业却没有伟大的企业,所以我们还有机会。——周军
2016年全年营业收入1208亿元,同比增长14.45%;利润总额46亿元,同比增长11.2%;26个产品销售额超过1亿元,上海医药(601607)在国内医药行业处于龙头地位毋庸置疑。但同时,上海医药也是一家巨型国企,在当下国企改革、激发活力的热浪中,同样面临着如何创造生命力的问题。上海医药则选择集约、创新、国际化,作为自己发展的关键词,以在行业中进行突围。
集约凝聚竞争力
集约化发展不仅是当前国企改革课题中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上海医药发展战略的核心方针之一,集中体现在公司的工业制药领域。
这几年,子公司数量庞大的上海医药一直在进行整合归并。大约3年前,公司总裁左敏先生提出,要集中整个研发组织、营销组织和生产制造组织,以适应未来千亿企业集团所必需的组织架构事业,这从组织架构上为上海医药集约化发展提供可能。
到目前为止,上海医药仍然有40多家工业子公司,公司副总裁张耀华先生说,未来3~5年,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变小,最终可能只剩15~20家左右。上海医药在上述集中归并的基础上,还要以专业化发展为公司提升竞争力。
公司总裁左敏先生在搭建组织框架的同时,提出要聚焦五大领域,把当时常规性生产的800个产品中的60个选为重点产品,通过实施“一品一策”拉高上海医药工业销售,提高盈利能力。
另外,从前上海医药有很多工厂,往往一个工厂包含原料、制剂、中药等多重内容。“这几年我们不再聚焦广而全,而是专注分行业专项投入发展。目前这个思路开始带出了一批优势企业,并成为近几年上海医药工业毛利率持续攀升的重要原因。”张耀华说。
创新带来新动力
创新,是当前中国乃至世界任何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上海医药,创新力主要表现在创新药研发和现有产品的二次开发上。
公司副总裁刘彦君说,“2015年我们提出将上海医药的中央研究院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药创新中心,很多外界投资者当时都很怀疑。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近几年,公司持续加快研发模式的创新与优化,积极推进研发管理中心的运行和机制调整,研发项目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公司七大主要研发项目均按计划推进中,其中SPH3127的临床前数据优于已上市同靶点药物,Ⅰ期临床推进顺利,已完成单剂量递增耐受性试验;已完成的雷腾舒Ⅰ期临床研究在类风关患者身上体现出有效性和安全性,其潜在用于抑制艾滋病慢性异常免疫激活的新适应症临床申请也已获得CFDA受理。此外,公司集聚优势资源推进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所涉及品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推进进度上均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共立项99个品种,125个品规(其中36个品种43个品规在289目录外),15个产品进入临床阶段。
另外,上海医药的分销创新商业模式也走在行业前列,无论是医院供应链服务系统(SPD)创新业务,还是第三方物流业务,上海医药一直在积极探索创新商业模式以顺应时代发展。上海医药以下属子公司上药云健康作为试点,率先布局电子处方业务。目前,上海医药延伸处方已经覆盖了上海128家社区为民服务中心,每日处方量超过4000张,每月超过6万张。
“未来大家不应只把关注点放在业务增长上,也应关注每日处理多少处方药,对接多少新增医院,对接多少新增病人,这些才是未来衡量医药电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刘大伟先生说。
国际化进行行业突围
早前,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先生到上海医药母公司上实集团调研时为集团作了定位——立足上海、依托香港、服务国家战略、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上实集团依据上述定位从4个方面确定了自己融产结合的发展战略:深度资本化、再次国际化、聚焦大健康、拓展新边疆。
根据该指导方针,上海医药提出要以资本推动业务板块的快速发展,尽快在香港搭建海外投融资平台、筹建海外投资并购基金,并根据市场的动态及公司的实际情况,开展权益类、债权类再融资,以支持公司未来发展。
公司董事长周军先生说:“我希望在3~5年内将上海医药从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国企变成一个高度资本化、国际化的国企。”他认为,中国的医药行业有好的企业但没有伟大的企业,这是上海医药的机会。
从国际化方面来看,中国在今年6月1日加入了SCH,标志着国内医药行业标准正不断与国际接轨,也将带动上海医药未来整个质量体系完全按照国际化标准运行。另外,上海医药已经有多家子公司通过了美国的医药标准认证,也是在质量体系上保障与国际接轨。
去年,上海医药完成了对澳洲上市公司的私有化,今年国际化的发展思路也列入了公司重点工作,包括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为公司未来ANDA的申请提供平台,推进上海医药的新药在美国的申请和临床,同时为海外产品的引进和上海医药产品的输出提供研究和资本运作的平台。
周军说:“中国的医药行业一定会有一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而且这一天不会很远。我们一定要加快并购的速度,这是我们的核心优势。” (CIS)